• 《临床内科药物治疗学》陈仁国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内科药物治疗学》【作者】陈仁国主编【页数】430【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578-5729-5【价格】60.00【分类】内科-疾病-药物疗法【参考文献】陈仁国主编.临床内科药物治疗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药物治疗学》内容提要:本书介绍的药物主要是遴选国家基本药物,在文中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原理,将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用药紧密结合起来,为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奠定基础。在具体药物上,主要论述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共性规律,包括影响药物作用的常见因素、药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特殊人群用药、合理用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内容。同时,引申出在各种疾病状态下,该如何选择药物、如何使用药物,包括疗效评价及用药注意事项等。《临床内科药物治疗学》内容试读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咽及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90%以上由病毒引起,少数由细菌引起。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肠道中的埃可(ECH0)病毒、柯萨奇病毒也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当因淋雨、受寒、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使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生上呼吸道管感染。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而以冬春季最多,并且有较强的传染性,有时还可造成大面积的流行,危害很大,应积极防治。【临床表现】(一)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又称“伤风”。主要表现为急性鼻咽部的症状,开始为咽干、咽痒不适,2~3天后出现咽部疼痛、咳嗽、鼻塞、流清涕等症状,而全身症状缺乏;检查可见咽部充血,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发现。整个病程约5~7天。(二)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根据病毒感染的部位不同而分别命名。病毒性咽炎主要表现为咽痒不适、灼热感、吞咽疼痛等,检查发现咽部充血水肿,伴有颌下淋巴结的肿大、触痛,全身症状轻微:急性喉炎则主要表现为咽喉部肿痛、咳嗽、声音嘶哑、发音困难,甚至呼吸困难,咳嗽时咽喉肿痛加重,查体可见咽喉部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发热、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吸气时“三凹征”;如果病毒进入下呼吸道则可导致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生,表现为咳嗽、咯痰,一般多为白色粘痰,合并细菌感染时出现黄痰,并伴有发热、全身不适、乏力、胸痛等,查体可见两肺尤其是两下肺散在的干、湿啰音,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多正常,分类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比例增加,肺部X线局部肺纹理增强(三)疱疹性咽峡炎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表现为咽痛、发热、咽部充血,并可见白色疱疹或有表浅的溃疡,整个病程一般约1周。(四)咽结膜热多见于儿童,夏季多发,多通过游泳传播。主要表现为咽部肿痛、发热、流泪、畏名临床内科药物治疗学光等,检查可见咽部及眼结膜明显充血。病程一般5~6天。(五)细菌性咽一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起病急,表现为咽部肿痛、发热、畏寒。查体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水肿,扁桃体肿大或可见脓点,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升高,白细胞可达(10~15)×10°L,分类中性粒细胞占70%以上。【治疗】(一)对症治疗1.休息尤其是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以避免过度劳累、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合并其他感染,加重病情。2.多饮开水,进食易消化的饮食,并注意补充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另外,冬季还应注意经常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并经常晾晒被褥。3.发热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如AP℃、扑热息痛、氯芬黄敏等,发热时服用,每次一片;咽喉部肿痛者可含服溶菌酶片、复方草珊瑚含片等;鼻塞者可使用1%的麻黄素滴鼻。4.咳嗽者,可服用止咳药物;干咳无痰的,可选用咳必清25mg,每日3次;咳嗽咳痰者,可选用必嗽平8~16mg,每日3次,或使用菲迪克糖浆10ml,每日3次。(二)病因治疗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而目前虽有盐酸吗啉胍、干扰素等抗病毒西药,但疗效多较差。抗生素主要用于细菌感染者或合并细菌感染者,可选用交沙霉素0.2~0.4g,每日3~4次;或红霉素0.25~0.5g,每日4次。(三)中医药治疗中药治疗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疗效较西药好。可选用中成药或使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常用的中成药有复方银黄口服液、急支糖浆、清热解毒口服液、板蓝根冲剂、感冒退热冲剂以及双黄连口服液等,一般使用5天左右,多可痊愈。二、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指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或因一些理化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或气温骤降后,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病程一般1~2周,少数3周。若病情迁延不愈,可形成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多表现为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开始为干咳,逐渐出现粘液脓痰,重者可出现痰中带血。查体两肺散在的干、湿啰音,以两下肺为明显,全身症状较轻或缺乏。经治疗一般1周左右痊愈。【诊断】(一)辅助检查1.外周血象多正常,有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可升高。2.X线检查肺部正常或见肺纹理增强,纹理周围模糊。(二)鉴别诊断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鼻咽部症状为主,咳嗽较轻,缺乏肺部体征等可资鉴别。2.流行性感冒急性起病,群体发病,以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不适等全身-2第一篇丨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为主,结合流行情况以及咽部病毒分离或血清抗体检查,可以明确诊断。3.支气管肺炎除有咳嗽、咳痰、发热外,X线可见病变部位出现密度增高的小斑片状阴影,外周血象白细胞明显增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临床上使用抗炎药物治疗有效等,可资鉴别。【治疗】(一)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者,可根据病情轻重选用抗生素和给药途径。一般患者可口服抗生素治疗,如交沙霉素0.2g,3~4次/日,或红霉素0.25g,每日4次,或头孢拉啶0.25g,每日4次等。病情重者可肌注青霉素80万U,每日2~3次;病毒感染者,应配合使用中药或中成药,效果较好。(二)对症治疗对于干咳无痰的,可选用咳必清25g,每日3次;对于咳嗽严重,影响休息或咯血的患者,可临时服用可待因30mg咳嗽伴有咯痰的,可选用必嗽平8~16mg,每日3次;痰多而粘的,可配合使用氯化铵0.3~0.6g,每日3次口服;其他还可进行雾化吸人治疗,通过局部给药,增强疗效。-3第一篇丨呼吸系统疾病患(如肺结核、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可作出诊断。如果每年发病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作出诊断。(三)鉴别诊断1.肺结核多为青壮年发病,有结核密切接触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无痰或少痰,经常咯血伴有胸痛等,并且患者有明显的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食欲不振、乏力、消瘦、月经不调等;患者痰液中能够找到结核杆菌或抗痨治疗有效可帮助鉴别。2.支气管哮喘多为青少年发病,有家族史、过敏史或以往哮喘发作史,发作时有两肺满布的哮鸣音和肺气肿体征,发作过后两肺如常人;另外,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治疗有效等亦可帮助鉴别。3.支气管扩张多见于青年,幼年时有麻疹、百日咳、严重肺炎等病史,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支气管碘油造影或胸部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4.肺癌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长期、大量吸烟的历史或有慢性肺部疾病史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刺激性的咳嗽、痰中带血、进行性的体重下降或原有肺部疾病咳嗽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原有的治疗已无效。这时应想到肺癌可能,应立即做肺部X线检查或肺部CT,以期及早明确诊断。【治疗】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为主,同时进行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处理;而临床缓解期则以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为主。(一)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的治疗1,积极控制感染控制感染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最好根据痰培养+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条件不允许时,可选用青霉素等对革兰阳性球菌有效的抗生素或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时除要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外,还应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如过敏反应,对肝脏、肾脏的损害等。一般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等,可根据病情轻重选用抗生素和决定给药途径,严重的患者可静脉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并且疗程要够长。如青霉素800万U~1000万U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根据病情情况使用10~15天;对于病情较轻的可通过口服或肌注抗生素控制感染;使用青霉素时,一定要先询问有无过敏史,无过敏史的患者,可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阴性的方可使用。如果合并有厌氧菌感染,可配合使用甲硝唑0.2g,每日3次,或甲硝唑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治疗。2.对症治疗(1)祛痰止咳:可选用必嗽平8~16mg,每日3次,氯化铵0.3~0.6g,每日3次口服;如果患者咳嗽严重而又无痰时,可使用咳必清25mg,每日3次;或可待因30mg,咳重时临时服用;但咳嗽有痰而且痰液难以咯出时禁用咳必清、可待因等单纯止咳药物,以防影响咯痰,加重病情。(2)平喘:可使用支气管解痉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氨茶碱0.1~0.3g,每日3次;舒喘灵0.1~0.2g,每日3次,或美喘清25μg,每日3次等。喘息严重的可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5临床内科药物治疗学(二)临床缓解期的治疗主要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为主。应嘱附患者进行耐寒锻炼,可从夏季开始用冷水洗脸、擦身,或洗冷水浴,以增强对寒冷刺激的适用能力,减少或防止感冒的发生,进而减少或减轻慢支的发作。(三)中医治疗1.邪犯肺卫证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泄热。代表方银翘散加减。2.邪热壅肺证症状高热不退,汗出,烦渴多饮,咳喘,咳痰黄稠或带血,或呈铁锈色痰,胸闷瑚痛,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宣肺化痰。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减。3.热入心营证症状持续高热,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时有烦躁不安,或颈项强直,手足抽动,舌色红绛或起芒刺,苔焦黄,脉细数。治法清心凉营,泄热开窍。代表方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或至宝丹等。4.正虚欲脱证症状呼吸浅促,极度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不止,虚烦躁扰,发热骤遇,或起病即体温不升,舌淡,脉细数无力或细微欲绝。治法益气敛阴,回阳固脱。喷代表方生脉散合参附汤。5.肺胃阴伤证症状低热不清,干咳或痰少而黏,口舌干燥而渴,舌红少苔,脉细。治法滋养肺胃,清涤余邪。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6-···试读结束···...

    2022-09-01 临床药物治疗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药学PDF

  • 《临床药物应用与疾病诊疗》仲伟营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药物应用与疾病诊疗》【作者】仲伟营主编【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578-5719-6【价格】85.00【分类】临床药学;疾病-诊疗【参考文献】仲伟营主编.临床药物应用与疾病诊疗.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药物应用与疾病诊疗》内容提要:本书稿分上下两篇共三十章。上篇药物应用,二十三章:阐述研究药物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及相互作用与作用规律。治疗每类疾病药物列出几种或十几种的名称、剂型、用量、用法和注意事项及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评价标准。下篇重点疾病诊疗,七章:阐述传染性疾病、慢性疾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产科疾病、儿科疾病和皮肤性病等,主要为消化、呼吸、循环、妇儿、皮肤和性病等。本书稿内容全面,结构完整,实用性较强,可供临床药物应用与疾病诊疗人员参考使用。《临床药物应用与疾病诊疗》内容试读第一章药物效应动力第一章药物效应动力第一节药物基本作用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物作用(drugactio)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药理效应(harmacoloicaieffect)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由于二者意义接近,在习惯用法上并不严加区别。但当二者并用时,应体现先后顺序。药理效应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提高称为兴奋(excitatio),功能降低称为抑制(ihiitio)。例如,肾上腺素升高血压、呋塞米增加尿量均属兴奋;阿司匹林退热和吗啡镇痛均属抑制。多数药物是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药理效应的。这种化学反应的专一性使药物的作用具有特异性(ecificity)。例如,阿托品特异性地阻断M胆碱受体,而对其他受体影响不大。药物作用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的作用还有其选择性(electivity),有些药物可影响机体的多种功能,有些药物只影响机体的一种功能,前者选择性低,后者选择性高。药物作用特异性强并不一定引起选择性高的药理效应,即二者不一定平行。例如,阿托品特异性地阻断M胆碱受体,但其药理效应选择性并不高,对心脏、血管、平滑肌、腺体及中枢神经系统都有影响,而且有的兴奋,有的抑制。作用特异性强和(或)效应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较好。反之,效应广泛的药物副反应较多。但广谱药物在多种病因或诊断未明时也有其方便之处,例如广谱抗生素、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等。选择性的基础有以下几方面: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不均匀、机体组织细胞的结构不同、生化功能存在差异等。二、治疗效果治疗效果,也称疗效(theraeuticeffect),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患者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根据治疗作用的效果,可将治疗作用分为:l.对因治疗(etiologicaltreatmet)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如用抗生素杀灭体内致病菌。2.对症治疗(ymtomatictreatme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为对症治疗。对症治疗不能根除病因,但对病因未明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却是必不可少的。对某些危重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心跳或呼吸暂停等,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有时严重的症状可以作为二级病因,使疾病进一步恶化,如高热引起惊厥、剧痛引起休克等。此1临床药物应用与疾病诊疗时的对症治疗(如退热或止痛)对惊厥或休克而言,又可看成是对因治疗。祖国医学提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这些是临床实践应遵循的原则。三、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adverereactio)。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效应,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能够避免的。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较难恢复,称为药源性疾病(dogiduceddieae)例如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性耳聋、肼屈嗪引起的红斑性狼疮等。1.副反应(idereactio)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通常也称副作用)。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可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反应。副反应是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多数较轻微并可以预料。2.毒性反应(toxicreactio)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毒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该避免发生。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致癌(carciogeei)、入致畸胎(teratogeei)和致突变(mutageei)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企图通过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以达到治疗目的,其有效性是有限度的,同时应考虑到过量用药的危险性。3.后遗效应(reidualeffect)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例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等现象。4.停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reoudreactio),例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明显回升。5.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hyereitivereactio)。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与剂量无关,从轻微的皮疹、发热至造血系统抑制、肝肾功能损害、休克等。可能只有一种症状,也可能多种症状同时出现。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也可能是其代谢物,亦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临床用药前虽常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可见这是一类非常复杂的药物反应。6.特异质反应(idioycraticreactio)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这种反应不是免疫反应,故不需预先敏化过程。现在知道这是一类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例如,对骨骼肌松弛药琥珀胆碱发生的特异质反应是由于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所致。2第一章药物效应动力第二节药物剂量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这就是剂量效应关系(doeeffectrelatiohi,简称量效关系)。用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则得量效曲线doeeffectcurve).药理效应按性质可以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两种情况。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者称为量反应(gradedreoe),例如血压的升降平滑肌的舒缩等,其研究对象为单一的生物单位。以药物的剂量(整体动物实验)或浓度(体外实验)为横坐标,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可获得直方双曲线(rectagularhyerola);如将药物浓度改用对数值作图则呈典型的对称“S形曲线”,这就是通常所称量反应的量-效曲线(图1-1)。100100器50器501ECo1080160240CB0.11030gC图1-1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曲线A药量用真数剂量表示;B.药量用对数剂量表示;E:效应强度;C:药物浓度从量反应的量效曲线可以看出下列几个特定位点:最小有效量或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最大效应(maximaleffect,Emax)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ef伍cacy)o半最大效应浓度(cocetratiofor50%ofmaximaleffect,ECo)是指能引起50%最大效应的浓度。效价强度(otecy)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药物的最大效应与效价强度含义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例如,利尿药以每日排钠量为效应指标进行比较,氢氯噻嗪的效价强度大于呋塞米,而后者的最大效应大于前者(图1-2)。药物的最大效应值有较大实际意义,不区分最大效应与效价强3临床药物应用与疾病诊疗度只讲某药较另药强若干倍是易被误解的。曲线中段斜率(loe)较陡的提示药效较剧烈,较平坦的则提示药效较温和。200150味寨米1005000.10.3310301003001000剂量(mg)图1-2各种利隶药的效价强度及最大效应比较如果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则称为质反应。质反应以阳性或阴性、全或无的方式表现,如死亡与生存、惊厥与不惊厥等,其研究对象为一个群体。在实际工作中,常将实验动物按用药剂量分组,以阳性反应百分率为纵坐标,以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作图,也可得到与量反应相似的曲线。如果按照药物浓度或剂量的区段出现阳性反应频率作图得到呈常态分布曲线。如果按照剂量增加的累计阳性反应百分率作图,则可得到典型的S形量效曲线(图1-3)。E1001008080606040402020.1020C050100200400药物浓度(@gL)剂量(g)图1-3质反应的量效曲线图1-4药物效应和毒性的量效曲线曲线a为区段反应率;曲线为累计反应率;E:阳性反应率;C:浓度或剂量4第一章药物效应动力在这一曲线可以看出的特定位,点为半数有效量(mediaeffectivedoe,ED50),即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如效应为死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medialethaldoe,LD50)。通常将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theraeuticidex,TI),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但以治疗指数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并不完全可靠。如某药的ED和LD两条曲线的首尾有重叠(图1-4),即有效剂量与其致死剂量之间有重叠。为此,有人用1%致死量(LD1)与99%有效量(ED99)的比值或5%致死量(LD5)与95%有效量(ED95)之间的距离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J临床药物应用与疾病诊疗第二章药物效应影响因素第一节药物因素一、药物制剂与给药途径药物可制成多种剂型并采用不同的途径给药,如供口服给药的有片剂、胶囊、口服液;供注射用的有水剂、乳剂、油剂;还有控制释放速度的控释剂。同一药物由于剂型不同、采用的给药途径不同,所引起的药物效应也会不同。通常注射药物比口服吸收快、到达作用部位的时间快,因而起效快、作用显著。注射剂中的水溶性制剂比油溶液和混悬剂吸收快、起效时间短。口服制剂中的溶液剂比片剂和胶囊容易吸收。控释制剂是一种可以控制药物缓慢而恒速或非恒速释放的制剂,其作用更为持久和温和。药物的制备工艺和原辅料的不同,也可能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如不同药厂生产的相同剂量的地高辛(digx)片,口服后的血浆药物浓度可相差7倍。同理,20mg的微晶型螺内酯(iroolactoe)胶囊可相当于100mg普通晶型螺内酯的疗效。药物采用不同给药途径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和用途,如硫酸镁(mageiumulfate)口服可以导泻和利胆,注射则有止痉、镇静作用并使血压降低。二、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序贯应用时,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可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及机体对药物反应性,从而使药物的药理效应或毒性发生变化。药物相互作用(drugiteractio)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影响药物在体液中的浓度但改变药理作用,表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相互作用。其结果有两种,使原有的效应增强的协同作用(yergim)和使原有效应减弱的拮抗作用(atagoim)。如氟烷(halothae)使肾上腺受体敏感性增强,故手术时用氟烷静脉麻醉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则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失活,提高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的贮存量,从而增强通过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而发挥作用的药物的效应,如麻黄碱或酪胺(tyramie)。二是通过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改变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而影响药物作用,表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相互作用。如抑制胃排空的药物阿托品或阿片类麻醉药可延缓合并应用时药物的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可被同时应用的另一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置换,导致被置换药物的分布加快、作用部位药物浓度增高,临床效应或毒性反应增强。经肾小管分泌的药物如丙磺舒(roeecid),可竞争性抑制青霉素分泌而延长其效应,也抑制其他药物如抗病毒药齐多夫定等的分泌。对于药效曲线斜率大或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如抗凝药、抗心律失常药、抗癫痫药、碳酸6···试读结束···...

    2022-08-27 吉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电话号码

  • 《现代药物临床应用精要》唐志刚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药物临床应用精要》【作者】唐志刚主编【页数】212【出版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07【ISBN号】978-7-5649-3823-9【分类】临床药学-研究【参考文献】唐志刚主编.现代药物临床应用精要.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07.图书封面:药物临床应用精要》内容提要:本书主要是讲药物的临床应用,共分五章。首先介绍药物学总论、药物的合理使用、药物的合理使用,药物的制剂和贮存;然后介绍药剂学基本理论,药物剂型概述,抗生素;最后介绍临床常见病的药物治疗等。本书对药学、临床相关专业学生和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教学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可供其他相关研究人员阅读参考。《现代药物临床应用精要》内容试读第一章引论第一节药物学总论药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药学许多方面的内容,并且与一些专门学科如药物治疗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等在内容上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因此它涉足的领域具有相当的广度,但深度往往不如各有关专门学科。尽管如此,药物学仍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也在与时俱进和不断提高。虽然现在各级医药院校一般都没有开设药物学课程,但药物学类的书籍却大量出版,而且历久不衰,特别是本书长期出版,经历了60年之久,这表明作为信息,药物学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拥有广大的医药专业读者,在获取基本医药知识、提高医疗和用药水平上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所以能如此,是由于它的内容实用性强,能指导医疗、药学等方面的实际工作,适合广大医药人员学习、参考的需要。一、我国药物学史药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西方是如此,在我国也是如此。我华夏之邦素称文明古国,向来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著称于世。我国医药起源很早,古代典籍有“伏羲氏尝味百草”、“神农尝百草”之说,虽然伏羲、神农是否实有其人尚待确定,但肯定有人将前人的发现、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这也表明我国早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已逐渐认识了某些植物、动物、矿物药的治疗作用。根据现有史料,远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的夏代和商代,我国就已有了酒和汤液的发明。周代的《诗经》《山海》等著作中已收载许多种药物。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五十二病方》(据考证是公元前3世纪的写本)记载的药物达242种。秦汉之际,新的药物品种更不断增加。西汉初年已有药物著作在民间流传。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曾征集天下通晓方术本草者来京师,“本草”已成为药物学的通称。《神农本草经》成书于公元1~2世纪。它总结了东汉以前的药物知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书,收载药物365种。以后许多朝代都曾编修过本草。南北朝时陶弘景将《神农本草经》加以整理补充,汇编成《本草经集注》,药物由365种增加到730种,这是《神农本草经》以后药物学的又一次整理提高。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政府组织长孙无忌、苏敬等20余人编撰本草,并向各地征集药物标本,绘制成图,于显庆四年编成,收载药物850种,取名《新修本草》。这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物学权威著作,有人认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宋代官方与私人均从事本草的编修。宋初,政府曾组织编修《开宝本草》《嘉禉本草》和《图经本草》,并颁行全国。四川名医唐慎微独力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收载药物达1558种,附单方验方3000余首,为保存我国古代本草史料做出了贡献。明代李时珍所编《本草纲目》,集历代本草之大成,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00余首,共有插图1160幅,内容非常丰富。1596年出版以后,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而且现代药物临床应用精要还陆续译成德、日、英、法文等文字,传播海外,成为国际上研究药学和生物学的宝贵参考资料。清代赵学敏编著《本草纲目拾遗》,收《本草纲目》未收载之药700余种,同时还博采国外及民间医药资料,内容很有参考价值。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我国海禁大开,西方医药大量传入,从而于传统医药之外逐渐形成一西方医药体系。反映在药物学著作方面,既有传统本草著述(如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屠道和的《本草汇纂》)和中西结合的生药学(如赵黄等的《现代本草一生药学》)的编撰,又有单纯介绍西方药物的著译作品,如傅约翰(亦译为傅兰雅)的《西药大成》及洪士提反的译作《万国药方》等。以后,药物学著作的编撰出版逐渐增多,至新中国成立以前,陆续出版的有戴虹溥的《新体实用药物学》、梁心的《新纂药物学》、吴建瀛的《实用药物学》、顾学裘的《现代药物学》等,对普及西方药物知识起了有益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药物学书籍更如雨后春笋和百花争艳般大量呈现。有的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对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二、药物的来源及植物药的成分(一)药物的来源来源有二,一是自然界,二是人工制备(包括仿生药)。来自自然界的药物为天然药物,包括中药及一部分西药;来自人工制备的药物为化学药物,包括大部分西药。天然药物,特别是中药,大都已经过长时期的临床使用,其疗效多已肯定,使用安全性较高,因此近年来受到各国医药界的重视。相比之下,化学药物则由于某些品种不良反应较大,有的不良反应还需要较长期使用后始能发现,其潜在的不安全性使人们转而注意天然药物。但习惯上认为中药较为安全的看法也被近来发生的某些“木通”类的肾毒性所改变。植物性天然药物(植物药)在天然药物(包括中药)中占较大比例,它的化学成分一直受到人们的注意。经过近百年来的研究,其成分现已大体为人们所了解。(二)较重要的植物药化学成分(1)生物碱(赝碱):是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物质,大多数是无色或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或细小结晶,味苦,少数是液体(如槟榔碱)或有颜色(如小檗碱)。在水内多数难溶,比较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醚氯仿、醇等(但与酸化合成盐后,就易溶于水,能溶或稍溶于醇,而难溶于醚、氯仿等)。这类成分般都具有相当强烈的生理作用。重要的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含于阿片)、奎宁(含于金鸡纳皮)咖啡因(含于茶叶、咖啡豆)、阿托品(含于颠茄等)、东莨菪碱(含于洋金花)、士的宁(含于番木鳖)、依来丁(含于吐根)、麻黄碱(含于麻黄)、可卡因(含于古柯叶)、毒扁豆碱(含于毒扁豆)毛果芸香碱(含于毛果芸香)、麦角新碱、麦角胺(含于麦角)、小檗碱(含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四氢帕马丁(含于元胡)、粉防己碱(含于粉防己)等。(2)多聚糖(简称多糖):是由十个以上的单糖基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一般多聚糖常由几百甚至几千个单糖组成。许多中草药中含有的多糖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如黄芪多糖。从香菇分离出的香菇多糖具有明显的抑制实验动物肿瘤生长的作用。鹿茸多糖则可抗溃疡。(3)苷(配糖体,糖杂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称为苷元(甙元或配基)的非糖物质,通过糖端的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苷的共性在糖的部分,而苷元部分几乎包罗各种类型的天然成分,故其性质各异。苷大多数是无色无臭的结晶或粉末,味苦或无味;多能溶于水与稀醇,亦能溶于其他溶剂;遇湿气及酶或酸、碱时即能被分解,生成苷元和糖。苷类可根据苷键原子不同而分为氧苷、硫苷、氮苷和碳苷,其中氧苷为最常见。氧苷以苷元不同,又可分为醇苷、酚苷、氰苷、酯苷、吲引哚苷等,现简述如下。1)醇苷:如具有适应原样作用的红景天苷和具有解痉止痛作用的獐牙菜苦苷均属醇苷。醇苷苷元中不少属于萜类和甾醇类化合物,其中强心苷和皂苷是重要的类型。含有强心苷的药物有洋地黄、羊角拗、夹竹桃、铃兰等。皂苷是一类比较复杂的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它大多可以溶于水,振-2第一章引论小摇后可生成胶体溶液,并具有持久性、似肥皂溶液的泡沫。皂苷是由皂苷元和糖、糖醛酸或其他有机酸所组成。按照皂苷被水解后所生成的苷元的结构,皂苷可分为两大类: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薯蓣科薯蓣属许多植物所含的薯蓣皂苷元属于甾体皂苷;三萜皂苷在自然界的分布也很广泛,种类很多,如桔梗、人参、三七、甘草、远志、柴胡等均含有三萜皂苷2)酚苷:黄酮、蒽醌类化合物通过酚羟基而形成黄酮苷、蒽醌苷。如芦丁、橙皮苷均属黄酮苷,分解后可产生具有药理活性的黄酮大黄、芦荟、白番泻叶等含有蒽醌苷分解后产生的蒽醌具有导泻作用。3)氰苷:氰苷易水解而产生羟腈,后者很不稳定,可迅速分解为醛和氢氰酸。如苦杏仁苷属于芳香族氰苷,分解所释出的少量氢氰酸具有镇咳作用。4)酯苷:如土槿皮中的抗真菌成分属酯苷。5)吲哚苷:如中药所含的靛苷是一种吲哚苷,其苷元引哚醇氧化成靛蓝,具有抗病毒作用。(4)黄酮:为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的一类黄色素,大都与糖类结合为苷状结构存在。多具有降血脂、扩张冠脉、止血、镇咳、祛痰、减低血管脆性等作用。银杏、毛冬青、黄芩、陈皮、枳实、紫菀、满山红、紫花杜鹃、小叶枇杷、芫花、槐米、蒲黄等都含有此成分。(5)内酯和香豆素(精):内酯属含氧的杂环化合物。香豆素系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为内酯中的一大类,单独存在或与糖结合成营,可有镇咳、祛痰、平喘、抑菌、扩张冠脉、抗辐射等作用,含存于秦皮、矮地茶、补骨脂、蛇床子、白芷、前胡等。其他内酯含存于穿心莲、白头翁、当归、银杏叶等,具有各自的特殊作用。(6)甾醇:常与油脂类共存于种子和花粉粒中,也可能与糖结合成苷。β-谷甾醇(黄柏、黄芩、人参、附子、天门冬、铁包金等含有)、豆甾醇(柴胡、汉防己、人参、款冬、黄柏等含有)、麦角甾醇(麦角、灵芝、猪苓等含有)及胆甾醇(即胆固醇,含于牛黄、蟾酥等)都属本类成分(7)木脂素:多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因此而得名。多数为游离状态,也有一些结合成苷。五味子、细辛、红花、连翘、牛蒡子含此成分。(8)萜类:为具有(C,H)。通式的化合物以及其含氧与饱和程度不等的衍生物。中草药的一些挥发油、树脂、苦味素、色素等成分,大多属于萜类或含有萜类成分。(9)挥发油(精油):挥发油是一类混合物,其中常含数种乃至十数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是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具有挥发性,大多是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的香味,多比水轻,在水内稍溶或不溶,能溶于醇、醚等。其主要用途是调味、祛风、防腐、镇痛、通经、祛痰、镇咳、平喘等。含挥发油的中药很多,如:陈皮、丁香、薄荷、茴香、八角茴香、桂皮、豆蔻、姜、桉叶、细辛、白芷、当归、川芎、芸香草等(10)树脂:均为混合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是二萜和三萜类衍生物,有的还包括木脂素类。多由挥发油经化学变化后生成,不溶于水,能溶于醇及醚。如松香就是一种树脂。树脂溶解于挥发油,即为“油树脂”。油树脂内如含有芳香酸(如苯甲酸、桂皮酸等),则称为“香胶”或“树香”,也称作“香树脂”。(11)树胶:是由树干渗出的一种固胶体,为糖类的衍生物。能溶于水,但不溶于醇,例如阿拉伯胶、西黄芪胶等。(12)鞣质:从音译又名“单宁”。中药中含此成分较多的是五倍子、茶、大黄、石榴皮,其他树皮、叶、果实也常含有。鞣质多具收敛涩味,遇三氯化铁液变黑色,遇蛋白质、胶质、生物碱等能起沉淀,氧化后变为赤色或褐色。常见的五倍子鞣质亦称鞣酸,用酸水解时,分解出糖与五倍子酸,因此也可看作是苷。临床上用于止血和解毒。(13)有机酸:本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未熟的果实内尤多,往往和钙、钾等结合成盐,常见的有枸橼酸、苹果酸、蚁酸、乳酸、琥珀酸、酒石酸、草酸、罂粟酸等。-3现代药物临床应用精要第二节合理使用药物合理使用药物一直是全世界都注意的问题,因为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严格地说不应称为药物滥用)不但是惊人的药物资源的浪费,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还会引发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带来的严重危害」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合理使用药物作为国家药物政策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且科学地和较全面地提出合理使用药物的定义:“患者能得到适合于他们的临床需要和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的药品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和疗程);这些药物必须质量可靠,可获得,而且可负担得起,对患者和社会的费用最低。”因此,合理使用药物不仅需要以药理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对患者选择最佳的药品及其制剂以及制订和调整适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遵守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例如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标准治疗指南和临床路径等)。一、选择最佳药物及其制剂(一)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及其结合选择药物时,除应该针对患者疾病的病理生理学选用药物做对症治疗,或对因治疗,或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外(如对于过敏性休克宜采用具有收缩血管作用和舒张支气管作用的肾上腺素抢救,而对由于微循环障碍引起的感染中毒性休克,除解除休克状态外,还应选用相应的抗菌药进行对因治疗),还应该考虑患者所属特殊人群(如老人、妊娠期妇女等)或其机体功能(如肝、肾等)状态。(二)避免不良反应选择药物时还应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或禁忌证。例如对哮喘患者应用药物时宜选用对B受体有选择作用的异丙肾上腺素,而不宜选用既作用于支气管上的B受体又作用于血管上的受体(可使血管收缩)的肾上腺素,尤其是对伴有高血压的哮喘患者更不宜选用,但由于异丙肾上腺素对支气管上的B,受体和心脏上的B,受体无选择性,最好应用对B,受体具有选择作用的沙丁胺醇,这样可以避免心率加快和心悸的不良反应。又如在心律失常患者可选用普萘洛尔,但由于它对B,和B2受体的拮抗无选择性,如用于伴有哮喘的心律失常患者时,则可因发生支气管痉挛而死亡(三)联合用药应尽量利用有利的药物相互作用,避免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详见下文“药物相互作用”。(四)制剂有关各种药物制剂的特点,详见“药物的制剂和贮存”。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给药途径、吸收速度、药物稳定性等方面各有特点,在选用时需根据疾病的情况和需要方面考虑和选择,如在止喘时可选用氨茶碱片剂或注射液、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或喷雾剂。药物的制剂可因其制造工艺不同而影响其生物利用度,片剂的崩解度、溶解度等,它们均可影响疗效。二、制订或调整最佳治疗方案在选择了最合适的药物之后,就要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特点以及患者的机体情况制订给药方案,它包括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间隔时间及疗程等;有时还需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来制订。在用药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一)药物的剂量药物的剂量是指用药量。剂量不同,机体对药物反应程度,即药物的效应也不一样。如果剂量过小,就不会产生任何效应。将剂量加大至药物效应开始出现时,这一剂量称为阈剂量或最小有效量。比最小有效量大,并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但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称为有效量或治疗量。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称为中毒量。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中毒量。比中毒量大、能引起死亡的剂量称小第一章引论中为致死量。药物的治疗量或常用量,在国家有关文件中都有明确规定(如药品说明书等)。极量虽比治疗量大,但比最小中毒量要小。因此,极量对于大多数人并不引起毒性反应,但由于个体差异或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对个别患者也有引起毒性反应的可能。因此,除非在必要情况下,一般不采用极量,更不应该超过极量。1.60岁以上的老人一般可用成人剂量的3/4。2.小儿用药剂量比成人小,一般可根据年龄按成人剂量折算:对毒性较大的药物,应按体重计算,有的按体表面积计算。(1)根据年龄折算:见表1-1。表1-1小儿剂量及体重的计算年龄按年龄折算剂量(折合成人剂量)按年龄推算体重(kg)新生儿1/10~1/82-46个月1/8-1/64~71岁1/6、1/47×104岁1/31周岁以下体重可按下式计算:实足年龄×2+8=体重(kg8岁1/212岁2/3(2)小儿剂量还可按年龄用下列公式求得1岁以内用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1岁以上用量=0.05×(年龄+2)×成人剂量(3)根据体重计算:小儿用量=小儿体重×成人剂量+60。小儿体重的推算见表1-1。此法简便易行,但年幼者求得的剂量偏低,年长儿求得的剂量偏高,应根据临床经验做适当增减。(4)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根据体表面积计算用量比较合理,可避免按体重计算的缺点。用体表每平方米表达药量,能适合于各年龄小儿,同样也适合于成人。1)体重30kg以下的小儿: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0.1,小儿用量=成人剂量×某体重小儿体表面积÷1.7,其中1.7为成人(70kg)的体表面积。2)体重30kg以上的儿童的体表面积,按下法推算,即体重每增5kg,体表面积增加0.1m2,如:35kg体表面积为1.1+0.1=1.2,40kg为1.3m2,45kg为1.4m2…但60kg则为1.6m2,70kg为1.7m2。(二)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不同,可因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不同而使药物的效应强弱不同,甚至可改变效应的质,如硫酸镁,肌内注射可产生中枢抑制,而口服则导泻。临床上主要依据病情和药物的特点决定给药途径。各种给药途径的特点如下:1.口服药物口服后,可经过胃肠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留在胃肠道行效于胃肠局部。口服是最安全方便的用药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但遇有下列情形时不便采用:患者昏迷不醒或不能咽下;因胃肠有病,不能吸收;由于药物的本身性质不容易在胃肠中吸收或能被胃肠的酸性、碱性所破坏(如青霉素、胰岛素等);口服不能达到药物的某种作用(例如用硫酸镁口服,只能引起泻下,如需镇痉、镇静必须注射)。在这些情况下,都须采用其他用药方法。对胃有刺激或容易被胃酸所破坏的药品,如必须采用口服,应加以特殊处理,一般是把药品制成肠溶片(如胰酶),或盛在肠用胶囊内,或制成一种不溶于胃酸而到碱性肠液内能溶的化合物(如把鞣酸制成鞣酸蛋白),入肠后发生作用。2.注射注射也是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注射方法主要有皮下、肌内、静脉、鞘内等数种。皮下注射,即将药液注射在皮下结缔组织内,只适用于少量药液(一般为1~2L),同时可能引起一定现代药物临床应用精要程度的疼痛及刺激,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肌内注射系将药液注射于肌肉内(多在臀部肌肉),由于肌肉的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较皮下快,疼痛程度亦较皮下注射轻。注射量一般为1~2mL,但可用至1OL。油剂及混悬剂均以采用肌内注射为宜,刺激性药物亦宜用肌内注射,因肌肉对疼痛刺激敏感性小。至于静脉注射,一次注射量可较大,且奏效迅速,常用于某些急救情况。但危险性也较大,有可能引起剧烈反应甚至形成血栓,而且药液如漏出静脉血管之外,常可引起肿痛,因此须加注意。静脉注射液一般要求澄明,无浑浊、沉淀,无异物及致热源;凡混悬溶液、油溶液及不能与血液混合的其他溶液,能引起溶血或凝血的物质,均不可采用静脉注射。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溶液以及高渗溶液,因血液可使之稀释,不大可能引起刺激反应,则可用静脉注射。药液量如果更大,可采用输液法,使药液缓缓流入静脉内或皮下组织内。如果静脉输人很缓慢,可以用滴数计数时,就为静脉滴注或静脉点滴。在药物不能进入脊髓液或不能很快达到所需浓度时,可采用鞘内注射,其法为:注射前先抽出适量的脊髓液,然后将药液徐徐注入蛛网膜下隙的脊髓液中。药物过敏试验时则作皮内注射。3.局部用药目的主要是引起局部作用,例如涂擦、撒粉、喷雾、含漱、湿敷、洗涤、滴入等都属于此类。其他尚有灌肠、吸入、植入(埋藏)、离子透入、舌下给药、肛门塞人、阴道给药等方法,虽用于局部,目的多在于引起吸收作用(三)给药间隔时间、疗程及用药时间给药间隔时间对于维持稳定的有效血浓度甚为重要,如不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用药,可使血药浓度发生很大的波动,过高时可发生毒性反应,过低时则无效。尤其是在应用抗菌药治疗传染性疾病时更为重要,因为血药浓度在有效和无效浓度之间的波动,可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按照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规律,给药间隔时间、药物剂量和稳态血药浓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实际应用药物时需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给药持续时间(疗程)可根据疾病及病情而定。一般情况下,在症状消失后即可停止用药,但在应用抗菌药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时,为了巩固疗效和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在症状消失后尚需再应用一段时间的药物。对于某些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需按疗程规定用药。有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长期用药后需要停药时,不得突然停止,否则可导致症状加剧,又称“反跳”至于餐前还是餐后服药,则需从药物的性质和吸收、药物对胃的刺激、患者的耐受能力和需要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等方面来考虑。易受胃酸影响的药物宜餐前服,对胃有刺激者则宜餐后服;又如糖尿病患者应用短效胰岛素则应在餐前15分钟注射,而用中效胰岛素时可在餐前30分钟注射。对于一些受昼夜节律影响的药物则应按其节律规定用药时间,例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可于早晨给药」三、影响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因素药物有其固有的药效学或药动学特点,但也可因患者的个体、病原体,甚至环境条件、联合用药等因素而影响其效应,或使效应增强,或使效应减弱,甚至发生质的改变而使不良反应、毒性增强。因此,在用药时除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考虑以外,还应掌握诸多影响因素,以便更全面地合理使用药物。这些因素可来自机体和药物两个方面,前者可表现为药物效应在量的方面,甚至质的方面的差异,后者主要表现为药物效应的增强或减弱。(一)机体方面的因素机体方面的诸因素,如年龄、性别、精神状态、病理状态、遗传等可使药物效应发生差异,效应的差异可表现在不同的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状态。这种差异可能由于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不同所引起,也可能由于浓度相同但生理反应性不同所致。前者常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性(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差异,后者称为药效学性差异。发生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效应的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效应的强弱或久暂的不同,少数情况下,也可表现为质的不同,通常称为特异质反应1.年龄许多生理功能、体液与体重的比例、血浆蛋白质的含量等可因年龄而异,主要表现在小-6···试读结束···...

    2022-08-27 临床应用 图书推荐 临床医学图书

  • 《新编临床药理及药物应用》王生寿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编临床药理及药物应用》【作者】王生寿等主编【页数】144【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ISBN号】978-7-5578-4368-7【价格】40.00【分类】临床医学-药理学【参考文献】王生寿等主编.新编临床药理及药物应用.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图书封面:药物应用》内容提要:本书共四章,药理学基础、药剂学基本理论、药物剂型概述、临床常见病药物治疗。内容包括:药理学概述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力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等。《新编临床药理及药物应用》内容试读第一章药理学基础第一节药理学概述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药理学的英文harmacology一词,由希腊文字harmako(药物、毒物)和logo(道理)缩合演变而成。顾名思义,药理学就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其研究的主体是药物药物指能改变或查明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药品与药物的区别:药品是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部门审批,允许其生产销售的药物,即已获得商品属性的药物,不包括正在上市前临床试验中的药物。而药物不一定经过审批,也不一定市面上有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102条关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药物与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毒性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toxicat)。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药物与毒物难以严格区分,任何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都可能产生毒性反应。毒理学(toxicolog罗)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及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应用学科,也属于药理学范畴。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在正确用药、提高药物防病治病效果、促进医药学发展及协同其他生物学科阐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药理学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丰富药理学理论。药理学既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也是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患者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二、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内容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病原体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药物的研究和应用除了要尊重科学规律,还要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指导原则的规定,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药理学研究内容:不仅要阐明药物对人体与病原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而且要研究人体与病原体对药物的反作用(药物的体内过程),前者属于药物效应动力学(harmacodyamic)的范畴,后者属于药物代谢动力学(harmacokietic)的范畴。(王生寿)】·1·第二节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harmacodyamic),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即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包括药物给机体带来的治疗效应(疗效)或者非预期甚至不好的作用(不良反应、毒性作用等)。药效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与作用靶位之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和形态学变化,药物作用的全过程和分子机制(药物作用、药理效应和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作用的二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的效应关系(量效关系、构效关系和时效关系):以及对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药效学的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在促进生命科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药物作用和药理效应药物作用(drugactio)是指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有其特异性(ecificity)。特异性指药物能与人体内相应的作用靶位(如受体)结合,从而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药理效应(harmacologicaleffect)是药物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继发性改变,是药物作用的具体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electivity)。选择性指药物对某组织、器官产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作用很弱或几无作用。通常药理效应与药物作用互相通用,但当两者并用时,应体现先后顺序,即两者的因果关系,药物作用是因,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以肾上腺素升高血压为例,说明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的关系,如图1-1所示。肾上腺素→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体(药物作用)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药理效应图1-1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关系药理效应的基本类型:机体功能的提高称为兴奋(excitatio)、亢进(hyerfuctio),功能的降低称为抑制(ihiitio)、麻痹(aralyi)。过度兴奋转入衰竭(failure),是另外一种性质的抑制。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能使细胞形态与功能发生质变的药物引起注意,例如某些物质可以诱发细胞癌变药物作用特异性强的药物不一定产生选择性高的药理效应,两者不一定平行。例如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胆碱受体,但其药理效应选择性并不高,由于M胆碱受体的广泛分布,阿托品对心脏、血管、平滑肌、腺体及中枢神经功能都有影响,而且有的表现为兴奋效应,有的表现为抑制效应。作用特异性强及(或)效应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时较有针对性,不良反应较少。反之,效应广泛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但广谱药物在多种病因共存或诊断未明时选用也有其方便之处,例如广谱抗生素、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等。药物作用的方式:①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局部作用指在给药部位发生作用,几无药物吸收,如乙醇、碘酒对皮肤黏膜表面的消毒作用:吸收作用又称全身作用,指药物经吸收入血,分布到机体有关部位后再发挥作用。②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指药物与器官组织直接接触后所产生的效应;间接·2作用又称继发作用,指由药物的某一作用而引起的另一作用,常常通过神经反射或体液调节引起。洋地黄的直接作用是兴奋心肌,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力衰竭症状,而随之产生的利尿、消肿等则属继发作用。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简称疗效,theraeuticeffect),两者并非同义词,例如具有扩张冠脉效应的药物不一定都是抗冠心病药,抗冠心病药也不一定都会取得缓解心绞痛临床疗效,有时还会产生不良反应(adverereactio),这就是药物效应的二重性:药物既能治病也能致病。二、药物作用的二重性1.药物的治疗作用指患者用药后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机体恢复正常。根据药物所达到的治疗效果分为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和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对因治疗(etiologicaltreatmet)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或称治本,例如抗菌药物清除体内致病菌。对症治疗(ymtomatictreatme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为对症治疗,或称治标。对症治疗未能根除病因,但在诊断或病因未明时,对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却是必不可少的。在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高热、剧痛时,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补充治疗(ulemettheray)用药目的在于补充营养物质或内源性活性物质的不足,可部分起到对因治疗的作用,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但需注意病因。或者作为替代治疗(relacemetthera-y),如肾衰竭患者的透析治疗2.药物的不良反应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ad小veredrugreactio,ADR)。多数ADR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可以避免。少数较严重的ADR较难恢复,称为药源性疾病(drugiduceddieae),例如庆大霉素引起神经性耳聋。根据治疗目的,用药剂量大小或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为以下方面。不良反应(idereactio):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这与药理效应选择性低有关,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不良反应。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将会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是在常用剂量下发生的,一般不太严重,但是难以避免。毒性反应(toxicreactio):指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应该避免发生的ADR。企图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以达到治疗目的是有限度的,过量用药会增加临床治疗风险。急性毒性反应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反应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致癌(carciogeei)、致畸胎(teratogeei)、致突变(mutageei)的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后遗效应(reidualeffect):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例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内难以恢复。停药或撤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指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反跳现象(reoudheomeo)。例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回升继发反应(ecodaryreactio):指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导致的二重感染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指机体受药物刺激所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也称过敏反应(hyereitivereactio)。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临床表现各药不同,各人也不同。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拮抗药解救无效。反应严重度差异很大,与剂量无关,从轻微的皮疹、发热至造血系统抑制、肝肾功能损害、休克等。可能只有一种症状,也可能多种症状同时出现。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可能是其代谢物,也可能是药剂中杂质。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用药前常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可见·3·这是一类非常复杂的药物反应特异质反应(idioycraticreactio):指某些药物可使少数患者出现特异质的不良反应,与遗传有关,属于遗传性生化缺陷。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这种反应不是免疫反应,故不需预先敏化过程。现在知道这是一类药理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例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e-6-hohatedehydrogeaeG-6-PD)缺乏的患者,服用磺胺类药物会引起溶血反应药物耐受(drugtolerace):指机体对药物反应的一种适应性状态和结果。当反复使用某种药物时机体对该药物反应性减弱,效价降低:为达到与原来相等的反应性和药效,就必须逐步增加用药剂量,这种叠加和递增剂量以维持药效作用的现象,称药物耐受。对于化疗药物,则存在病原体产生耐受的问题,称为耐药性(drugreitace)或抗药性。药物依赖(drugdeedece):又称药瘾(drugaddictio),是指对药物强烈的渴求。患者为了谋求服药后的精神效应以及避免断药而产生的痛苦,强制性地长期连续或周期性地服用WHO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有害的或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按与其正常药理作用有无关联而分为A、B两类。A型又称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该反应为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常和剂量有关,可以预测,发生率高而病死率低。临床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毒性反应、过度效应、撤药反应、继发反应等皆属A型ADRB型又称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是和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与剂量无关,难以预测,发生率低而病死率高,如药物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属B型ADRWHO又细划了药物不良反应,除A、B型外,又增加了C型(迟发不良反应)、D型(时间不良反应)、E型(停药型)、F型(治疗意外失败型)。三、药物的效应关系药物的效应取决于三种关系:量效关系、构效关系和时效关系。1.量效关系(doe-effectrelatiohi)在一定范围内,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单位时间内药物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的关系,即剂量一效应关系,简称量效关系2.量效曲线(doe-effectcurve)以药理效应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做图的量效曲线,如以药物的效应(E)为纵坐标,药物的剂量或浓度(C)为横坐标作图,则得到直方双曲线;如将药物浓度或剂量改用对数值(1gC)作图,则呈典型的S形曲线,见图1-2A10080E%)累加量效曲线10Emax反60应F(%)数10405020104顿数分布山线+30剂量205070100200对数尺度)EDB图1-2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曲线A.药物作用量反应的量效关系曲线(E:效能:C:浓度;Em:最大效应;KD: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亲和力指数D2=-logK,):B.药物作用质反应的累加量效关系曲线EDo半数有效剂量4定量阐明药物的剂量(浓度)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药物作用的性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药理效应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数表示的,称为量反应(quatita-tivereoe),如血压、心率、血糖浓度等,其研究对象为单一的生物单位。如果药理效应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而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则称为质反应(qualitativere-oe),其反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如存活与死亡、惊厥与不惊厥等,其研究对象为一个群体。量效曲线以累加阳性率与剂量(或浓度)作图,也呈S形曲线,如图1-2B。量效曲线在药理学上有重要意义,分析S形量效曲线,可解释如下概念。(1)最小有效量(miimumeffectivedoe):药物产生效应的最小剂量,亦称阈剂量(threholddoe)(2)最小有效浓度(miimumeffectivecocetratio):药物产生效应的最小浓度,亦称阈浓度threholdcocetratio)o(3)半数有效量(mediaeffectivedoe,EDo):在量反应中是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物剂量;在质反应中是指引起50%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量效曲线在50%效应处的斜率最大,故常用半数有效量计算药物的效应强度。半数有效量常以效应指标命名,如果效应指标为死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medialethaldoe,L,Do)。(4)半数有效浓度(mediaeffectivecocetratio,ECo):在量反应中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物浓度,在质反应中指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浓度(5)中毒量(toxicdoe,TD)和最小中毒量(miimumtoxicdoe):分别为引起中毒的剂量和引起中毒的最小剂量。(6)极量(maximumdoe)和致死量(lethaldoe):分别为最大治疗剂量和引起死亡的剂量(7)治疗指数(theraeuticidex,TI)和安全范围(margiofafety,MOS):表示药物安全性的两个指标。治疗指数一般常以药物的LDo(临床用TD0)与EDo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药物的EDo越小,LD0(或TDo)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当药物的量效曲线与其剂量毒性曲线不平行,则值不能完全反映药物的安全性,此时,需要采用安全范围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安全范围以LD,(临床用TD,)与ED值或/LD,(临床用TD,)与ED,之间的距离表示药物的安全性。药物安全范围越窄,用药越不安全,有的药物安全范围为负值(ED与LD,或TD,相互重叠),说明该药极易中毒(8)治疗窗(theraeuticwidow):一般来说,药物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发生严重毒性反应。近年来提出“治疗窗”的概念,指疗效最佳而毒性最小的剂量范围,比安全范围更窄。下列情况须确定治疗窗:①药理效应不易定量:②用于重症治疗,不允许无效;③安全范围小且毒性大的药物。上述见图1-3。用强度中毒量致死量常用量0量→剂量最极最最量小有安全范围毒子死量量量图1-3剂量与药物作用关系(9)效能(efficacy):也称最大效应(maximumeffect,Ea),指药物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5应也相应增加,当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剂量或浓度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时的药理效应,即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具有高效能的完全激动药(fullagoit)占领很少部分受体可产生很大效应:具有低效能的部分激动药(artialagoit)或拮抗药(atagoit),即使占领极大部分受体,仅能产生较小或不产生效应。(10)效价强度(otecy):能引起等效反应药物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效价强度越大药效性质相同的两个药物的效价强度进行比较称为效价比,如10mg吗啡的镇痛作用与100mg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强度相当,则吗啡的效价强度为哌替啶的10倍效能与效价强度,是比较同类药物作用强弱的两个指标,评价一个药物需从效能与效价强度两个方面分析。药物的效能取决于药物本身的内在活性和药理作用特点。以利尿药呋塞米和环戊噻嗪为例,呋塞米的效能为每日能排出钠250mmol/L,而环戊噻嗪的效能为每日能排出钠160mmol/L,按效能呋塞米大于环戊噻嗪,约为环戊噻嗪的1.5倍;呋塞米每日排出钠100mmol/L时需要35mg,而环戊噻嗪只需用0.4mg,呋塞米和环戊噻嗪产生等效效应的剂量比为88(35/0.4),因此,按效价强度环戊噻嗪是呋塞米的88倍。临床上选用产生同种药理效应的药物时,当然希望选用高效能的药物。高效能药物产生的疗效是低效能药物无论多大剂量也不能产生的。就呋塞米和环戊噻嗪的利尿作用而言,虽然环戊噻嗪的效价强度大于呋塞米,但其利尿效能却比呋塞米弱。当然高效能药物与低效能药物的适用范围和适应证也不同。如环戊噻嗪用于轻度水肿,而呋塞米用于严重水肿、急性肺水肿、脑水肿和急性肾衰竭3.量效关系也与下述因素相关如下所述(1)量效关系与个体差异(idividualvariaility),药物效应的各种数据带有群体均值的性质,但人体对药物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差异甚至很大。例如,有的人对小剂量某种药物即产生强烈反应,称为高敏性,而有的人则需很大剂量才能产生反应,称为高耐受性,还有人对药物的反应与常人有质的不同,称为特异质。对个体差异大而且安全范围窄的药物应实行剂量(或用药方案)个体化。个体差异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达到同样效应时不同患者需药剂量不同;二是用同等剂量时不同患者的效应不同。(2)量效关系与连续用药,就同一个体而言,有些药物连续使用可产生耐受性,药量需不断加大,有的药物则形成依赖性。仅仅是心理或精神上的依赖性称习惯性;有的药物如麻醉性镇痛药、某些中枢兴奋药,能形成生理或功能上的依赖,即有成瘾性,停用则出现戒断症状。后一种情况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故对这些药品应严格控制,避免滥用(3)量效关系与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同剂型可影响量效关系,这是因为个体使用不同剂型,药物实际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不同,即人体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不同。同种药物的同一剂型,由于生产工艺、配方、原料质量的差别,不同厂家的产品即使所含药物的标示量相同,其效应也可能不同,称之为相对生物利用度不同,这是当前较普遍的问题,应引起注意。此外,随着药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剂型,如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等,影响药物的起效、达峰和维持时间,当然也影响量效关系。不同的给药途径也可影响量效关系,因为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不同。4.构效关系(tructureactivityrelatiohi,SAR)是指药物或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与其生理活性之间的关系,是药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最早期的构效关系研究以直观的方式定性推测生理活性物质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进而推测靶酶活性位点的结构和设计新的活性物质结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的定量构效关系(quatitativetructure-activityrelatiohi,QSAR)成为构效关系研究的主要方向,QSAR也成为药物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非特异性结构药物和特异性结构药物: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程度,宏观上将药物分为非特异性结构药物和特异性结构药物。前者的生物活性与结构的关系主要是由这些药物特定的理化性质决定的。而多数药物,其化学结构与活性相互关联,药物一般通过与机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然后发挥药效,这类药物的化学反应性、官能团分布、分子的外形和大小及立体排列等都必须与受体相适应。即药物对受体的亲和力及其内在活性是由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的。如拟胆碱药物的化学结构与乙酰胆碱相似,都有季铵或叔胺基团。6····试读结束···...

    2022-08-27 epub电子书 epub pdf

  • 《实用药物应用与临床》郎丰山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药物应用与临床》【作者】郎丰山著【页数】395【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9【ISBN号】978-7-5576-4818-3【价格】128.00【分类】临床药学【参考文献】郎丰山著.实用药物应用与临床.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9.图书目录:药物应用与临床》内容提要:本书以培养临床用药知识和能力为目标,有机结合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药物应用知识,主要介绍药效学在药物应用中的运用以及各系统药物的用药知识。将传统的按系统分类的药物结合临床应用的相关度整合成十个学习项目,紧密相关的药物编排为一个项目,项目又分解为若干个任务,目的是让读者早期认识临床用药的分类特点及共性的护理要点。详略得当,重点介绍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及用药护理等方面的内容,突出临床应用相关的知识,对同一大类药物用药护理进行归纳和统一描述。《实用药物应用与临床》内容试读第一章药物在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中的应用第一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ietichemicattack,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多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T1A是短暂的脑局部供血障碍,以相应供血区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特征,多在1h内恢复,不超过24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TIA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可预防反复发作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一)临床表现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或视力障碍等。颈内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有:病变对侧偏瘫、面舌瘫、单瘫、单肢或偏身感觉障碍等。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为:眩晕、复视、平衡障碍、跌倒发作和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等。局灶性症状符合某血管分布区功能缺失,症状一般持续10~15mi,常数日一次或每日多达数次。发作后症状可完全恢复,发作间期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影像检查无新发的缺血责任病灶。(二)治疗原则应遵循消除病因、减少及预防复发、保护脑功能的原则,采取综合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手术和介入治疗,以防止发展为脑梗死。(三)药物治疗1.药物治疗原则T1A一经确诊,应用药预防其反复发作,防治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预防脑梗死。除少数患者需抗凝治疗,大多数患者均应该予抗血小板治疗,酌情应用钙拮抗剂、扩容剂、降纤药等。2.药物作用和机制(1)抗血小板药:①阿司匹林(airi):使血小板的环氧合酶(即前列腺素合成酶)乙酰化,从而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对TX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产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对ADP或肾上腺素诱导的Ⅱ相聚集也有阻抑作用:并可抑制低浓度胶原、凝血酶、抗原一抗体复合物、某些病毒和细菌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及自发性聚集,是控制TIA反复发作及预防新发卒中的首选药物。用法:50~300mg,每日1次口服。②氯吡格雷(cloidogrel):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Ⅲa复合物的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用法:75mg,每日1次口服。(2)抗凝药:用于心源性栓子引起的TIA。①华法林(warfari):竞争性对抗维生素K的1·实用药物应用与临床·作用,抑制肝细胞中凝血因子的合成,还具有减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的作用。用法:6~12mg,每日1次口服,3~5d后改为2~6mg维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为正常值的l.5倍或INR为2.0~3.0。②肝素及低分子肝素(heari,lowmoleckllarheari):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而增强后者对活化的Ⅱ、X、X、Ⅺ、Ⅻ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用法:肝素10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20~30滴/mi,每日测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剂量至治疗前APlvr值1.5~2.5倍(100mg/d以内)。5d后可改为低分子肝素4000~5000IU,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续7~10d。(3)钙拮抗剂: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及脑血管痉挛,改善脑供血。常用尼莫地平(imodiie),用法:20~40mg,每日3次口服;氟桂利嗪(fluarizie):5~10mg每日睡前口服1次。(4)其他:右旋糖酐(dextra)等扩容剂可补充血容量,用于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的TIA:巴曲酶(atroxoi)可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血黏度,增加血流量;尚有某些中药用于临床,但均缺乏循证医学证据。3.药物的不良反应(1)阿司匹林: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痛和胃肠道轻微出血,偶尔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胃出血和胃溃疡以及主要在哮喘患者出现的过敏反应(呼吸困难和皮肤反应)极少见。有报道个别病例出现肝肾功能障碍、低血糖以及特别严重的皮肤病变(多形性渗出性红斑)。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减少尿酸的排泄,对易感者可引起痛风发作。极少数病例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后由于胃肠道隐匿性出血导致贫血,出现黑便。出现眩晕和耳鸣时(特别是儿童和老人)可能为严重的中毒症状。对于阿司匹林和含水杨酸的物质过敏、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妊娠最后3个月妇女禁用。以下情况慎用:对其他镇痛剂、抗炎药或抗风湿药过敏,或存在其他过敏反应:同时使用抗凝药物:支气管哮喘:慢性或复发性胃十二指肠病变:肾损害:严重的肝功能障碍者;孕早期及孕中期妇女慎用。(2)氯吡格雷:出血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异常、精神异常等均非常罕见。以下情况禁用:对活性物质或本品任一成分过敏、严重的肝脏损害、活动性病理性出血、哺乳。肾功能损害患者及可能有出血倾向的中毒肝脏疾病患者慎用。(3)华法林:过量易导致各种出血,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特别是泌尿系统和消化道。偶见恶心、呕吐、腹泻、瘙痒性皮疹、过敏反应和皮肤坏疽。一次性剂量过大的尤其危险。肝肾功能损害、严重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溃疡、外伤、各种原因的维生素K缺乏症和脑脊髓、眼科手术、先兆流产、近期手术者及妊娠妇女禁用。老年人或月经期应慎用(4)肝素:过多用药可致出血,尚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骨质疏松。过敏反应少见。对此药过敏、有出血疾病或出血倾向、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及老年人禁用或慎用。(5)低分子肝素:出血倾向低,但仍有出血的危险,偶可发生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罕见中度血小板减少症和注射部位轻度血肿和坏死。对此药过敏者、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禁用:有过敏史者、有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妊娠及产后妇女慎用。(6)尼莫地平:血压下降、肝功能异常、皮肤刺痛、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偶见一过性头晕、头痛、面色潮红、呕吐、胃肠不适等。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患者、肝功损害患者慎用。2·第一章药物在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中的应用·4.药物的相互作用(1)阿司匹林:能增强以下药物的作用:抗凝药、含可的松或可的松类似物的药物(同时应用或同时饮酒会引起胃肠道出血危险)、磺酰脲类降糖药、氨甲喋呤、地高辛、巴比妥类、锂、某些镇痛药、抗炎药和抗风湿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以及一般抗风湿药、某些抗生素(磺胺和磺胺复合物)、三碘甲状腺氨酸。可减弱以下药物的作用:某些利尿剂(醛固酮拮抗剂和襟利尿剂)、降压药、促尿酸排泄的抗痛风药。(2)氯毗格雷:因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故与以下药物合用时要慎重:华法林、糖蛋白Ⅱ/Ⅲa拮抗剂、阿司匹林、肝素、溶栓药物,与萘普生合用使胃肠道阴性出血增加。(3)华法林:以下药物可增强本品抗凝作用:阿司匹林、水杨酸钠、胰高血糖素、奎尼丁、吲哚美辛、保泰松、奎宁、利尿酸、甲磺丁脲、甲硝唑、别嘌呤醇、红霉素、氯霉素、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苯碘达隆、西咪替丁、氯贝丁酯、右旋甲状腺素、对乙酰氨基酚等。可降低本品抗凝作用的药物有:苯妥英钠、巴比妥类、口服避孕药、雌激素、消胆胺、利福平、维生素K类,氯噻酮、螺内酯、扑痛酮、皮质激素等。不能与本品合用的药物:盐酸肾上腺素、阿米卡星、维生素B2、间羟胺、缩官素、盐酸氯丙嗪、盐酸万古霉素等。(4)肝素:与香豆素及其衍生物、阿司匹林及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双嘧达莫、右旋糖酐、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利尿酸、tPA、尿激酶、链激酶合用可加重出血危险。(5)低分子肝素:与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水杨酸类药、口服抗凝药、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和血浆增容剂(右旋糖酐)分别同时应用时须注意,因这些药物可加重出血危险性(6)尼莫地平:与其他钙拮抗剂合用可增加其他钙拮抗剂的效用。与西咪替丁合用,可增加尼莫地平血药浓度。二、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cereralthromoi)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thromoticcereralifarctio)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在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之上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血流中断,所供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相应症状体征。常见于中老年人,急性期死亡率5%一15%,存活患者中,致残率为50%,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一)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不同部位及大小的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及严重程度不同,主要为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也可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1)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一过性或永久性单眼失明、Horer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偶见体像障碍、尿失禁、强握反射、精神症状等。(2)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眩晕、复视、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吞咽困难、四肢瘫、偏盲、偏瘫等,脑干不同部位的梗死表现为各种相应的临床综合征。(二)治疗原则应遵循超早期溶栓、个体化及整体化的治疗原则,以挽救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此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3·实用药物应用与临床·(三)药物治疗1.药物治疗原则(1)内科支持治疗:退热、抗炎、降压、扩容、降糖、纠正低血糖、补液、营养支持等。(2)特异性治疗针对缺血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中的某一特定环节进行干预,包括溶栓、抗血小板、抗凝、降纤、神经保护等。(3)并发症的治疗:降颅压、抗癫痫、抗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2.药物作用和机制(1)溶栓药:在治疗时间窗内的溶栓治疗可及时恢复血流,抢救梗死灶周围仅有功能损害的缺血半暗带组织。但超过治疗时间窗溶栓则可能造成再灌注损伤及继发脑出血。常用的溶栓药有: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可通过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结合,并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使之转变为纤溶酶,从而溶解血栓。用法: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mi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1h。②尿激酶: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V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用法:100万~150万单位,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持续静脉滴注30mi。(2)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减少复发。①阿司匹林:对于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阿司匹林口服150~300mg/d,急性期过后可改为预防剂量(50~150mg/d)。②氯吡格雷:对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用法:75mg,每日1次口服。(3)抗凝药:对于大多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凝治疗,关于少数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之后慎重选择。①华法林;②肝素及低分子肝素。用法参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节。(4)降纤药:对于不适合溶栓并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患者可选用。常用:降纤酶(defirae)、巴曲酶(atroxoill)等。降纤酶为国内的多种蛇毒中分离纯化的类凝血酶,具有降低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也可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PA,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用法为第1日用5~10U,第3日和第5日用5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5)神经保护药:理论上可保护脑细胞,提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常用钙拮抗剂(尼莫地平等)、依达拉奉(edaravoe)、胞二磷胆碱(citicolie)等。依达拉奉具有抗自由基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用法为30mg溶于100L生理盐水,每日2次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为胞嘧啶核苷酸的衍生物,可改善脑代谢,从而促进脑功能恢复及促进苏醒,改善机体的意识状态,用法为静滴、静注或肌注,100~500mg/次,1~2次d,可根据年龄、症状适当增减。3.药物的不良反应(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出血,与溶栓相关的出血有胃肠道、泌尿生殖道、腹膜后或颅内出血,浅表的或表面的出血主要出现在侵人性操作的部位(如静脉切口、注射给药部位、动脉穿刺部位、近期进行过外科手术的部位)。其他不良反应有心律·第·章药物在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中的应用·失常、血管再闭塞、膝部出血性滑膜囊炎、癫痫发作、过敏反应。近10d内发生严重创伤或进行过大手术者、未能控制的原发性高血压、出血性疾病、近期有严重内出血、脑出血或2个月内曾进行过颅脑手术者、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患者、出血体质者(包括正在使用华法林、脑卒中前48h内使用过肝素、血小板计数小于100×10°/L)、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能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癫痫发作者禁用。口服抗凝药者、食管静脉曲张者、70岁以上患者、产后14d内妇女、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心包炎患者、脑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活动性经期出血者、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患者、严重肝功能障碍者慎用。(2)尿激酶: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倾向,以注射或穿刺局部血肿最为常见,其次为组织内出血,发生率5%~11%,多轻微,严重者可致脑出血。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偶可引发支气管痉挛、皮疹和发热。急性内脏出血、急性颅内出血,陈旧性脑梗死、近2个月内进行过颅内或脊髓内外科手术、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出血素质、严重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禁用本品;延长的心肺复苏术、严重高血压、近4周内受外伤、3周内手术或组织穿刺、妊娠、分娩后10d、活跃性溃疡病是相对禁忌证。下述情况使用本品风险较大,应权衡利弊后慎用:①近10内分娩、进行过组织活检、静脉穿刺、大手术的患者及严重胃肠道出血患者;②极有可能出现左心血栓的患者,如二尖瓣狭窄伴心房纤颤;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④继发于肝肾疾病而有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的患者: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脑血管病患者和糖尿病性出血性视网膜病患者;⑥年龄>70岁者。4.药物的相互作用(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药(包括香豆素类、肝素)合用,可显著增加出血的危险性;与依替贝肽合用,因具有协同的抗凝作用,从而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性;与硝酸甘油合用因后者可增加肝脏的血流量,从而增加本药的清除率,使本药的血浆浓度降低及冠状动脉的再灌注减少、再灌注时间延长、血管再闭塞的可能性增加(2)尿激酶: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太松等不宜合用。肝素和口服抗凝血药不宜与大剂量本药同时使用,以免出血危险增加。三、脑栓塞脑栓塞(cereralemolim)是指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栓子(如心脏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肿瘤细胞、空气等)随血流进人脑动脉,使动脉急性闭塞,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脑栓塞占全部脑卒中的15%一20%,发病年龄不限,多有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急性期病死率为5%~15%,多死于严重脑水肿引起的脑疝及肺炎等并发症。复发率为10%~20%,复发者死亡率更高。(一)临床表现脑栓塞是起病速度最快的脑卒中,常在活动中骤然发病,症状在数秒至数分钟内达高峰,按栓塞的部位表现为相应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详见“脑血栓形成”一节)。(二)治疗原则与脑血栓形成大致相同,应注意原发病的治疗及积极预防再发。5·实用药物应用与临床·(三)药物治疗1.药物治疗原则(1)内科支持治疗:退热、抗炎、降压、扩容、降糖、调控血糖、补液、营养支持等。(2)特异性治疗:感染性栓塞不可溶栓及抗凝,宜选用有效足量抗生素:脂肪栓塞可应用用素、低分子右旋糖酐、5%碳酸氢钠和脂溶剂;余治疗同脑血栓形成,包括溶栓、抗血小板、抗凝、降纤、神经保护等。(3)中药活血化瘀。(4)并发症的治疗:降颅压、抗癫痫、抗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2.药物作用和机制(1)溶栓药:及时恢复血流,抢救梗死周围仅有功能损害的半暗带组织。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②尿激酶。用法与“脑血栓形成”相同,感染性栓塞禁用。(2)抗凝药:可预防再发及栓塞部位继发血栓扩散,对于心源性栓塞,特别是房颤的患者,应积极抗凝治疗。常用:①华法林;②肝素及低分子肝素。用法参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节,注意感染性栓塞禁用。(3)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减少复发。对于不能接受或者可以不用抗凝治疗的患者,推荐抗血小板治疗。①阿司匹林:②氯吡格雷。(4)抗生素:在感染性栓塞时使用。(5)神经保护药保护脑细胞,提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常用钙拮抗剂、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等。3.药物的不良反应参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节。4.药物的相互作用参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节。第二节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出血(itracereralhemorrhage,ICH)指非外伤性的原发性脑实质内出血。由于原发性脑出血的60%左右为高血压病所致,故将此部分脑出血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ICH发病率为每年60~80人/10万人,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病死率为30%一40%。(一)临床表现ICH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种,前者指出血在30mi、最长不超过1~2h内停止,后者指病后24h内、常在3~6h内血肿继续扩大,病情持续加重。故临床表现不仅与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关,也与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有关。常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多在过度兴奋、紧张、情绪激动、剧烈活动、劳累、重体力劳动、便秘、失眠等情况下发病。6···试读结束···...

    2022-08-27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药学书 天津医科大学出版社

  • 《药理与药物临床治疗》何开琴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药理与药物临床治疗》【作者】何开琴主编【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578-5932-9【价格】50.00【分类】药理学;临床药学【参考文献】何开琴主编.药理与药物临床治疗.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药物临床治疗》内容提要:本书上半部分系统的介绍了西成药的基本理论及其剂量、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内容,包括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消化系统药、内分泌系统药、免疫系统药等。下半部分系统介绍了补虚药、安神药、解表药、理气药、止血药等各种类中成药的应用。《药理与药物临床治疗》内容试读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药物和药物学的概念药物是指作用于机体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根据来源药物可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三类。药物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监护等内容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研究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研究机体对药物影响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物学一方面在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知识的基础上研究药物的作用,同时又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疾病的选择性用药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药物学又与药剂学、药物化学、生药学等药学专业课程知识紧密相关。所以,药物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对医学及药学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药物学的发展简史药物知识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我国古代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于是医方兴焉”的记载。我国古代采用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治疗疾病并记载成书籍,称为本草。公元一世纪前后问世的《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共收载药物365种,埘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进行了总结,其中大黄导泻、麻黄止喘、海藻治瘿等理论沿用至今。此后历代对本草都有所增补、修订。公元659年唐朝政府正式颁布了《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收载药物884种,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历尽千辛万苦,竭尽毕生经历,于1596年写出了闻名世界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药方11000余条,插图1160幅,内容丰富,不但促进了我国医药学的发展,还被译成英、日、法、俄、德、朝、拉丁文等7种文字传播到国外,成为世界性重要的药物学文献。19世纪初,随着化学和实验生理学的发展,药物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804年德国人F.W.Sertuirer首先从罂粟中提取吗啡,并通过对狗的实验证明了其镇痛作用;1819年法国人F.Megedie用青蛙做实验,证明了士的宁的作用部位在脊髓;l878年英国人J.N.Lag一ley通过阿托品与毛果芸香碱对猫唾液分泌的拮抗作用研究,提出了受体概念,为受体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0世纪初化学合成药物开始起步。德国微生物学家P.Ehrlieh从近千种有机砷化合物中筛选出治疗梅毒有效的新砷凡钠明,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1940年英国人Flory从青—1药物药物临床治疗霉菌培养液中提取了青霉素,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的新时代。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药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同位素技术、电子显微镜、电子计算机技术、组织和细胞培养等,对药物作用的研究从器官和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一些疗效好、毒性低的新特药相继问世,药物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在新药开发和新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如在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药、抗疟药、抗恶性肿瘤药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成果,达到较高的科学水平,为促进我国医药事业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较大贡献。三、学习药物学的目的和方法护士在临床第一线工作,是药物治疗的直接实施者和用药前后的监护者,其对药物学知识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到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用药监护、用药注意事项和配伍禁忌等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按照护理程序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的疗效,监护不良反应,协助医生制订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提供药物知识咨询;对临床急症如心跳骤停、呼吸衰竭、休克、中毒等能够正确进行初步应急药物处理;对常用药物制剂能够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明确药物相互作用,准确换算药物剂量;做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康复,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所以,药物学是护理专业极为重要的必修课程。学习药物学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渐掌握各类药物的共性和不同药物的特性。同一类药物中常有多种药物,要重点掌握代表性药物;要对同类药物中的每个药物的特性进行对比、归纳、总结,以便理解与记忆。学习过程中应以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监护为重点,注意与相关医学和药学知识的横向联系,以便加深理解、促进记忆,达到学习目标。第二节药物一般知识一、药物的分类药物根据来源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3类。(一)天然药物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等经加工后或由生物技术制备作为药用者。如抗疟药青蒿素、抗生素青霉素等。(二)合成药物用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合成的自然界存在或不存在的化学物质。如抗菌药物诺氟沙星、镇痛药哌替啶等。(三)基因工程药物是利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蛋白质。如抗贫血药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抗血栓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2第一章总论二、药物的名称(一)通用名又称正名。由研发该药的制药公司按照国家药品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药品命名原则命名,被国家药政管理部门认定,可作为药典收载的法定名称。教材和期刊中药物名称一般采用通用名。(二)商品名由药品生产厂家向政府管理部门申请许可证时所用的专属名称,经核准注册商标后,即为商品名。同一药物的商品名可因生产厂家而不同,医护人员必须依药品说明书了解其所合成分,鉴别是否同一药物,以免重复使用。在学术刊物和著作中一般不使用商品名。(三)药品名是按照药物制剂进行的命名,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有不同的命名。(四)化学名依照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组成按公认的命名法命名,因为过于繁琐,很少被医护人员所使用。以普萘洛尔为例,其通用名为普萘洛尔(roraolol)商品名如心得安;药品名如盐酸普萘洛尔注射液;化学名为1一异丙氨基一3一(1一萘氧基)一2丙醇。三、药物的制剂及制剂质量的外观检查(一)药物制剂药物制剂是根据医疗需要,将原料药品按药典或其他标准要求进行适当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态和规格、便于使用和保存的制品。制剂的形态类型称为剂型。按其形态可分为固体制剂,液体制剂、软体制剂、气雾剂等。不同给药途径常用剂型如下。1.供口服用的剂型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糖浆剂等。2.供注射用的剂型供注射用的剂型称为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注射液包括无菌溶液型、乳状液型利混悬型三型。3.供吸人用的剂型常用的有气雾剂、喷雾剂等。4.供腔道(直肠、阴道)用的栓剂5.供外用的剂型软膏剂、硬膏剂、乳膏剂,眼膏剂、膜剂、擦剂、洗剂、滴剂等。其他还有经皮吸收贴剂和皮下植入制剂等。(二)药物制剂质量的外观检查制剂的外观检查,是指对药物制剂用肉眼进行的外观检查。护理人员在领取药品或使用制剂前,需要通过肉眼对药物制剂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若发现有标签不明、包装破损、超过保质期、变质等,不应使用」1.对固体剂型的检查检查制剂的形态是否完好无损,有无霉变,粘连、变色、潮解松软等。3药物药物临床治疗2.对液体制剂的检查检查液体是否有沉淀,变色、真菌团、絮状物,异物及异味等;注射用的安瓿或药瓶必须标签清楚、外观清洁、无裂痕及破损、封口严密无松动等。四、药品的管理(一)药典、药品管理法和国家基本药物药典是一个国家收录记载药品规格、制剂工艺、检验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组织专门的药典编纂委员会编写,由政府颁布施行。药典规定了比较常用的药品和制剂的标准规格和检验方法,是国家药品生产、检验、供应和使用的法律依据。我国现行药典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全书共分为一、二两部,一部收载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等各类药物和制剂。药典对于我国药品的生产、药品质量的提高和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等方面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利国药品管理法》于1985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法律性质的药品管理法规,标志着我国药政管理工作已纳入法制化轨道。2001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并于2001年12月1日起开始施行。药品管理法以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为宗旨,对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作了规定。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共同遵守和执行本法,它是衡量国家药品管理活动中合法与违法的唯一标准,是制订各项具体药品法规的依据。国家基本药物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各自的国情,按照符合实际的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遴选出的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政策,保障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供应,将有效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杜绝药品的滥用和浪费,为我国实行医疗保险制度和药品分类管理奠定基础。(二)药品分类管理药品分类管理,是按照药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原则,按照药品的性质、临床适应证及安全性等特性,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我国自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l,处方药(recritio-olymedicie,POM)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的药品。2.非处方药(over一the一couterdrug.OTC)是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不需凭医师处方,消费者依据自己掌握的医药知识,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应当注意,虽然非处方药安全性较好,但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因为任何药物均有毒副反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护理人员在用药宣教中,须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正确合理使用非处方药,不要误用或滥用。(三)特殊药品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对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施严格的特殊管理与储存,既要保证医疗需要,又要防止滥用及管理不当造成严重4第一章总论后果。1.麻醉药品是指连续用药后易产生躯体依赖性(成瘾性)的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品等。对麻醉药品应按照《麻醉药品管理条例》实行严格管理,医疗单位要做到“五专管理”,即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处方保存3年。病房备用麻醉药品时,除按“五专管理”外,护士每班都要交接。医护人员不得私自开处方使用麻醉药品。2.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后能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根据人体产生依赖性的难易程度和危害程度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不准在医药门市部零售的药品,包括布桂嗪、咖啡因、复方樟脑酊、司可巴比妥等。第二类为定点药房可凭盖有医疗单位公章的医生处方零售的药品,主要包括巴比妥类(司可巴比妥除外),苯二氮草类及氨酚待因等。精神药品需要专人保管,凭医生处方限量使用。除特殊需要外,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每次不超过3d常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每次不超过7d常用量,处方应留存2年备查。3.医疗用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强烈、治疗量和中毒量相近,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如去乙酰毛花苷、洋地黄毒苷、阿托品,毛果芸香碱、奎尼丁等,毒性药品处方不得超过2d量。如发现处方有疑问时,必须经原处方医生重新审定后再进行调配。处方一次有效,取药后处方保存2年备查。对毒性药品必须做到专人、专柜加锁保管,建立登记簿,记载进人、使用、消耗等情况。4.放射性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其标记物。放射性药品由单位统一保管,在指定有防护设备的地点由专人使用。(四)药品的批号,有效期和失效期1.批号(atch)系药厂按照每批药品生产的日期而编排的号码。一般采用6位数字表示,前两位表示年份,中间两位表示月份,最后两位表示日期,如某药的批号为060819,表示该药的生产日期为2006年8月19日。2.有效期(validity)》是指药品在一定的储存条件下能够保持其质量的期限,是药品有效的终止日期。如某药标明有效期为2008年6月18日,即表示该药可用到2008年6月18日,6月19日起失效。药品的有效期限是从药品的生产日期(以生产批号为准)算起。有的药物只标明“有效期X年”,则可从药品的批号推算出有效期,如某药的批号为060717,则表示该药是2006年7月17日生产的,若标明“有效期二年”,则该药可使用至2008年7月16日,7月17日起失效。3.失效期(exirydate)是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其质量开始下降,达不到原质量标准的时间概念,是药品失效不能使用的日期。如某药标明失效期为2008年9月,即表示该药只能用到2008年8月31日,9月1日起失效-5药物药物临床治疗(五)药品的保管与储存为使药品保质保效,必须按药典或包装说明上规定的储存方法妥为保管,正确存放,特别是特殊管理药品要严格按规定存放保管。一般药品保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室温保管的常用药物,应防止受热、受潮和阳光直照。须低温保存的药物要注意低温保存的温度要求,防止过冷发生冰冻。(2)内服、外用、注射药物必须分开存放。(3)药瓶上应有清楚的标签,无标签或标签模糊不清者不可保存使用。空瓶应及时弃去,不应旧瓶装新药,造成误服事故。(4)患者个人专用的药品,应单独存放,标明姓名、床号,切忌混用。(5)定期检查药物的使用期限、质量和存量,及时处理过期和变质药品,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第三节药物效应动力学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靶位的反应过程,如肾上腺素能与血管壁上的α受体相结合并激活此受体;而药物效应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如肾上腺素与α受体结合后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两者在实际应用中常相互通用。(一)药物的基本作用凡使机体生理功能和(或)生化代谢增强的作用称为兴奋,如咖啡因可兴奋大脑皮层;反之,使机体生理功能和(或)生化代谢减弱的作用称为抑制,如地西泮能抑制中枢神经功能。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过度兴奋如惊厥不止,则可导致中枢衰竭甚至死亡。(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在适当剂量时,仅对某些组织、器官有显著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则无作用或无明显作用,此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如强心苷在骨骼肌的浓度远比心肌的高,但对骨骼肌无作用,而对心肌有强烈的兴奋作用。选择性常是相对的,当剂量增大时其作用范围也明显扩大,因此其选择性也就降低了,如强心苷中毒可产生神经系统反应。一般来讲,选择性高的药物作用专一性强,与治疗目的无关作用相应较少。选择性可作为药物分类的基础及临床选药的依据。(三)药物的作用方式1.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药物与机体接触后,未被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局部呈现的作用称为局部作用。如口服抗酸药中和胃酸治疗消化性溃疡,皮肤黏膜用药多数呈现局部作用。药物从给药部位进人血液循环之后,随血流分布到各组织、器官产生的作用称吸收作用,又称全身作用。如阿司匹林口服产生解热镇痛作用。多数药物都通过吸收作用方式来防治疾病。2.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药物与组织、器官直接接触后所产生的作用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是指由药物的某种作6···试读结束···...

    2022-08-27 吉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电话号码

  • 药物与临床》赵志宇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药物与临床》【作者】赵志宇著【页数】336【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ISBN号】978-7-5578-4570-4【价格】85.00【分类】药物学【参考文献】赵志宇著.药物与临床.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图书目录:药物与临床》内容提要:本书专门针对目前临床治疗同一疾病的药物品种繁,药物治疗方案多样的现状,基于临床医学证据,紧扣相应疾病的国内外治疗指南和建议,采用比较的方式,大量使用各种表格对比整理不同种类药物同类药物不同品种间在治疗同一疾病时的特点与异同,为临床用药的合理选择提供了不错的参考。《药物与临床》内容试读药物与临床第一章气雾剂、粉雾剂与喷雾剂第一节气雾剂一、概述气雾剂(aerool)指将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装封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物喷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黏膜、皮肤起治疗及空间消毒作用的制剂。药物喷出状态多为雾状气溶胶,雾滴一般小于50μm。气雾剂可以起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平喘、祛痰、扩张血管、强心、利尿以及治疗外伤或耳、鼻、喉疾病等,效果显著。近年来,随着低压抛射剂和低压容器的开发及生产设备的不断完善,气雾剂的品种、产量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关于气雾剂的研究也非常活跃,涉及抗生素类、抗病毒类、蛋白多肽类等多种药物。(一)气雾剂的特点1.主要优点:药物制成气雾剂后,除方便使用外,还有以下诸多优点:(1)速效和定位作用:气雾剂可以使药物直接到达作用或吸收部位,分散度大,吸收迅速,奏效快。例如,治疗哮喘的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吸入后通过肺泡吸收,1~2mi后即可产生平喘作用,起效速率可与静脉注射相当。(2)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药物密闭于容器内,可避免微生物污染:由于容器不透明、不与空气中的水分或氧直接接触,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3)提高生物利用度:药物不经胃肠道吸收,可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破坏作用和肝脏内的首过作用。(4)减小对创面的刺激性:药物以雾状均匀分散在创面,避免了与创面发生机械性接触而引起的刺激。(S)剂量准确:可通过定量阀门准确控制应用的剂量。间子网2.缺点:气雾剂也存在下列不足之处,限制其广泛应用:。心中(1)需要耐压容器、阀门系统和特殊的生产设备,生产成本高。光(2)对于起全身作用的吸入气雾剂,药物主要在肺部吸收,受干扰因素较多,变异性较大。另外,气雾剂中常需添加较多的辅料,长期应用对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③)抛射剂具有高度挥发性,可产生致冷效应,多次应用于创面会引起刺激等不适。(4)气雾剂具有一定的内压,遇热或受猛烈撞击后易发生爆炸,气雾剂也可能因抛射剂的泄漏而失效。(二)气雾剂的分类1.按分散系统分类:根据药物在耐压容器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和1药物与临床乳剂型气雾剂。1)溶液型气雾剂:固体或液体药物溶解在抛射剂中,形成均匀溶液,喷出后抛射剂挥发,药物以固体或液体微粒状态分散在吸收或作用部位。2)混悬型气雾剂: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抛射剂中,形成混悬液,喷出后抛射剂挥发,药物以微粒状态到达吸收或作用部位。这类气雾剂又称为粉末气雾剂。3)乳剂型气雾剂:液体药物药物水溶液和抛射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0/W或W/0型乳剂,以泡沫状态喷出。因此,这类气雾剂又称为泡沫气雾剂。2.按相组成分类:按相组成分为两类。1)二相气雾剂:一般为溶液型气雾剂,由气-液两相组成。气相是抛射剂产生的蒸气,液相为药物与抛射剂形成的均相溶液。2)三相气雾剂:由气-液-固或气-液-液三相组成。在气-液-固体系中,气相为抛射剂的蒸气,液相是抛射剂,固相是不溶性的药物粉末:在气一液-液体系中,液-液为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的0/W型或W/O型乳剂。3.按医疗用途分类:常分为三类。1)呼吸道吸入用气雾剂:指将药物分散成微粒(或雾滴)经呼吸道吸入肺部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2)皮肤和黏膜用气雾剂:皮肤用气雾剂主要起清洁消毒、局部麻醉、保护创面及止血等作用。黏膜用气雾剂多用于阴道黏膜,常为0/W型泡沫气雾剂,主要用于局部治疗寄生虫、微生物引起的阴道炎等。鼻黏膜用气雾剂主要用于蛋白多肽类药物发挥全身治疗作用。3)空间消毒与杀虫用气雾剂:主要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及杀虫、驱虫。此类气雾剂喷出的粒径极细,一般在10μm以下,可以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4)按是否采用定量阀门分类:可分为定量气雾剂和非定量气雾剂。采用定量阀门系统控制每次喷出量的吸入剂为定量吸入剂(metereddoeihalatio,MDI),主要用于发挥全身作用的药物;非定量气雾剂常用于皮肤、直肠等局部用药。(三)气雾剂的吸收吸入气雾剂后经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管到达肺泡,药物吸收非常迅速,原因主要是肺部有巨大的可供吸收的表面积(肺泡总面积约达100m)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且肺泡至毛细血管之间的转运距离又极短,仅约1μm。影响气雾剂中药物吸收的主要因素有:(1)呼吸的气流: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5~16次,每次吸气量约为500~600cm3,其中有约200cm存在于咽部气管及支气管之间,气流常呈湍流状态,在呼气时可被呼出。当空气进入支气管部位时,气流速率逐渐减慢,多呈层流状态,气体中的药物微粒容易沉积。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类型和肺活量(呼吸量)等都会影响药物微粒的沉积,一般缓慢长时间的吸气可获得较大的肺泡沉积率。(2)微粒的大小:药物微粒大小是影响药物能否深入肺泡的主要因素。气雾剂被吸入后,由于粒子大小不同,可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沉积。较粗的微粒大多沉积在上呼吸道黏膜上,吸收少而慢,微粒太小则进入肺泡后大部分随呼气排出,肺部沉降率低。通常吸入气雾剂的微粒大小在0.5~7.5μm范围内最为适宜。《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规定2药物与临床吸入气雾剂的雾滴大小应控制在10μm以下,其中大多数应为5μm以下。(3)药物的性质:吸入的药物最好能够溶于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否则将成为异物,对呼吸道产生刺激。药物从肺部吸收主要是被动扩散,其吸收速率与药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及脂溶性有关。另外,若药物吸湿性大,微粒通过呼吸道易发生聚集和沉积,影响药物进入肺泡而降低吸收。(4)制剂的性质:气雾剂的处方组成、给药装置结构直接影响药物粒子的大小和喷出速率等,进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应选择合适的抛射剂种类和用量,加入适宜的附加剂,设计合理的给药装置以达到良好的吸收效果。二、气雾剂的组成与处方设计药用气雾剂是由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组成,其中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构成了气雾剂的装置。1.抛射剂抛射剂(roellet)是提供气雾剂动力的物质,也可以兼作药物的溶剂或稀释剂。抛射剂在常压下沸点低于室温,因此,须装入耐压容器中,由阀门系统控制。一旦阀门系统开放,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容器内的药液以雾状喷出到达用药部位。抛射剂喷射能力的大小受其种类和用量的影响。理想的抛射剂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在常温下的蒸汽压应大于大气压;②无毒、无刺激性和致敏性:③惰性,不与药物或容器发生反应;④不易燃、不易爆;⑤无色、无味、无臭:⑥价廉易得。单独一种抛射剂往往难以满足上述所有要求,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选择与配伍使用。(1)抛射剂的种类:氟氯烷烃类(chlorof1uorocaro,CFC),又称氟里昂(Freo),其特点是沸点低,常温下蒸汽压略高于大气压,对容器的耐压性要求不高,且性质稳定,毒性较小,基本无臭无味。常用的氟里昂有F1、F2和F4【),将这些氟里昂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得到不同性质的抛射剂。然而由于氟里昂能破坏大气臭氧层,产生温室效应,SFDA在2006年6月22日作出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停止使用CFC作为生产外用气雾剂的辅料,2010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C℉C作为吸入式气雾剂的药用辅料。目前,国内外药学工作者正在积极寻找氟里昂的代用品,主要有以下几种:注:氟里昂编码(下标)命名规则:用三位数组成代码,个位数表示分子中的氟原子数,十位数减去1表示分子中的氢原子数,百位数加1表示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如F的分子式为CFC12,F,4的分子式为CFC1CFCI。1)氢氟烷烃类(hydrof1Llorocaro,HFC或hydrof1uoroalkae,.HFA):1996年,第一个以F℃为抛射剂的沙丁胺醇定量气雾剂在欧洲获准上市。氢氟烷烃被认为是目前最合适的氟里昂替代品,其在体内残留少,毒性低,不含氯,性状与低沸点的氟里昂类似,且不破坏大气臭氧层,虽然也是温室效应气体,但取代C℉C后,全球温室效应潜能可降低75%以上。常用的有四氟乙烷(HFC134a)和七氟丙烷(HFC227ea)。HFC与氟里昂的有关性质比较见表1所示。心牙绿保吊日士品一哈迎外有成出天守中2产。强用天心的师出,水师说幸行已味成收的日比根2·005代明明古纱到饮要了7容11·3.药物与临床表1氢氟烷烃与氟里昂性质比较名称三氯一氟甲烷三氯二氟甲烷二氯四氟乙烷四氯乙烷七氟丙烷名称(商品名)(F11)(F121)(F114)(HFC134a)(HF℃227ea)分子式CFCI3CF2CI2CF2CICF2CI4CF3CFH2CF3CHFCF3蒸汽压(kPa,20℃)-1.867.511.94.713.99沸点(20℃)-24一304—26.5-17.3密度(g·L)1.491.331.471.221.41臭氧破坏作用10.70温室效应133.90.220.7大气生命周期(年)751117200片0时位15.5的来33与CFC相比,HFC稳定性较差,极性较小,因此以HFC取代CFC的工作也较复杂。以HFC134a取代CFC为例,HFC134a在理化性质上与CFC差异极大,处方须重新进行筛选。如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如司盘85、油酸和豆磷脂等)均不溶于HFC134a,且20℃液态HFC134a的密度亦小于C℉C,使制备均匀的混悬型气雾剂的难度加大。寡聚乳酸衍生物(OLA)是解决HFC对药物溶解性问题较好的助溶剂,其还可与潜溶剂发生协同助溶。2)二甲醚:目前研究证明,二甲醚是一个优良的C℉C替代产品,使用安全,生产成本低,建设投资少,制造技术不太复杂,对保护臭氧层、改善人类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抛射剂。二甲醚在国外气雾剂工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西欧各国民用气雾剂制品巾使用仅次于烷烃类抛射剂。其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有轻微醚香味的气体,在加压下为液体,且常温下二甲醚具有惰性,不易自氧化,无腐蚀性,无致癌性。二甲醚作为抛射剂具有以下优点:①不污染环境,对臭氧破坏系数为零;②二甲醚在水中溶解度为34%,如果含6%的乙醇,则可与水混溶,其对各种树脂也有极高的溶解能力:③毒性很微弱,除了典型的麻醉作用外,无明显毒性。此外,二甲醚作为气雾剂制品,还具有使喷雾产品不易吸潮的优点。但二甲醚属可燃性气体,不过可利用其与水的高互溶性,加入适量阻燃剂(如水、氟制剂)而使其变为弱燃性或不燃性。3)碳氢化合物类:作为抛射剂使用的碳氢化合物主要品种有丙烷、正丁烷和异丁烷。此类抛射剂价格低廉,毒性较小,化学性质稳定,密度低,一般为0.5~0.6g·L。碳氢化合物由于不含卤素,可用于处方中含水的气雾剂。此类抛射剂最大的缺点是沸点低,易燃、易爆,不宜单独应用,常与其他类抛射剂合用,以降低其可燃性。4)压缩性气体:用作抛射剂的种类主要有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压缩空气及氮气等。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与药物发生反应。但液化后的沸点均较C℉C类低很多,常温时蒸汽压过高,故对容器耐压性能要求较高(须小钢球包装)。若在常温下充入非液化压缩气体,则压力会迅速降低,难以达到持久的喷射效果。因此,压缩性气体在气雾剂中基本不用,多用于喷雾剂。(2)抛射剂的用量:气雾剂喷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抛射剂的用量及自身蒸汽压。一般来说,用量越大,蒸汽压越高,喷射能力越强:反之越弱。根据医疗要求可选择适宜抛射剂的组分及用量。实际应用中多采用混合抛射剂,并可通过调整用量和蒸汽压来达到调整喷射能力的目的。抛射剂的用量与气雾剂种类、用途有关,具体分以下三种情况:1)溶液型气雾剂:抛射剂在处方中的用量比一般为20%~70%(g·g),并可根据药物与临床所需粒径调节其用量。例如,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吸入气雾剂,雾滴以1~5μm为主,抛物剂用量较多:皮肤用气雾剂的雾滴直径为50~200μm,抛物剂用量一般仅需6%~10%(g·g)。2)混悬型气雾剂:除主药必须微粉化(<7μm)外,抛射剂的用量较高,若用于腔道给药,用量为30%~45%(g·g):若用于吸入给药,用量可高达99%,以确保喷雾时药物的微粉能均匀分散。此外,抛射剂与混悬的固体药物间的密度应尽量接近,常以混合抛射剂调节密度。3)乳剂型气雾剂:其抛射剂用量一般为8%~10%(g·g),也有的高达25%。当抛射剂蒸汽压高且用量大时,会产生黏稠的弹性干泡沫:若抛射剂蒸汽压低而用量少,则产生柔软的湿泡沫。2.药物与附加剂(1)药物液体、半固体、固体药物均可以制备气雾剂,不溶性的药物须先微粉化。目前应用较多的有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道系统用药、解痉药及烧伤用药等。近年来研究多肽类药物气雾剂给药系统的报道越来越多。(2)附加剂:为增加溶液型、混悬型或乳剂型气雾剂的稳定性,常需加入附加剂,例如,潜溶剂、润湿剂、乳化剂、稳定剂,必要时添加矫味剂、防腐剂等。气雾剂中添加的辅料均应对呼吸道黏膜和纤毛无刺激性、无毒性。在处方研究时,应对这些辅料的种类和用量进行筛选确定,以尽量少加为宜。如在处方中加入过量的聚山梨酯80可能会使整个体系的黏度增加,在药物喷射过程中可能由于黏度的变化而使每喷主药含量不均匀、喷出的药物粒径变大、药物在容器中的残留量增加等。这些将直接导致给药剂量的不准确,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3.耐压容器气雾剂的容器必须耐压(有一定的耐压安全系数)、不能与药物和抛射剂发生反应、轻便、价廉等。耐压容器有金属容器和玻璃容器,其中以玻璃容器较为常用。“(1)金属容器:包括不锈钢、铝等,其耐压性强,但对药液不稳定,需内涂聚乙烯或环氧树脂等。(2)玻璃容器:化学性质稳定,但耐压和耐撞击性差。因此,需在玻璃容器外面裹一层塑料防护层。4.阀门系统气雾剂的阀门系统,是控制药物和抛射剂喷出的主要部件,其中有供吸入用的定量阀门或供外用的泡沫阀门等。阀门系统的制备材料对内容物应为惰性,且应加工精密、坚同耐用、结构稳定。目前使用较多的定量吸入气雾剂阀门系统结构与组成部件如图所示。网京所管天是皮©圆5药物与临床明:上内47乐计量出到分的001一0品贝理粮动留喷出孔封)划安·等结异定最阀门胡干,定量碗定量杆连阳常质订像胶封面一里料套付合保,固以所小孔酸璃瓶影胀密内孔侧,量印出液橡骏封圈日高头弹贾阀杆(a)进液橡胶封测好项决限难陵拼引液情轴苍精()图1气雾剂外形及定量阀门系统结构与组成部件图()气雾剂外形(6)定量阀门系统衡(1)封帽:通常为铝制品,将阀门固封于容器上,必要时涂上环氧树脂等薄膜。(2)阀杆(轴芯):阀杆常用尼龙或不锈钢制成,是阀门的轴芯。其顶端与推动钮相接,上端有内孔和膨胀室,下端还有一段细槽(引液槽)或缺口以供药液进入定量室。其中内孔是阀门沟通容器内外的极细小孔,其大小直接影响喷射雾滴的大小。内孔平常被弹性封圈封在定量室之外,使容器内外不沟通。当揿下推动钮时,内孔进入定量室与药液接触,药液通过它进入膨胀室后从喷嘴喷出。膨胀室在阀杆内,位于内孔之上,药液进入此室时,部分抛射剂因气化而骤然膨胀,使药液雾化、喷出形成细雾滴。(3)橡胶封圈:通常由丁腈橡胶制成,分进液和出液两种,见图2所示。其主要作用是控制药液不外溢,使喷出的剂量准确。进液封圈紧套于阀杆下端,在弹簧之下,作用是托住弹簧,同时随着阀杆的上下移动而使液槽打开或关闭,且封闭定量室下端,使室内药液不致倒流。出液封圈紧套于阀杆上端,位于内孔之下,弹簧之上,它的作用是随着阀杆的上下移动而使内孔打开或关闭,同时封闭定量室的上端,使杯内药液不致溢出。阀杆内孔膨胀室定量室出液封圈进液封圈浸入管关闭时打开时图2有浸入管的定量阀门6···试读结束···...

    2022-08-27 epub电子书 epub pdf

  • 《现代药物临床诊疗》王燕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药物临床诊疗》【作者】王燕主编【页数】228【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04【ISBN号】978-7-5189-5414-8【价格】68.00【分类】临床药学【参考文献】王燕主编.现代药物临床诊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04.图书封面:药物临床诊疗》内容提要: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措施可供选择,但药物无疑应为最基本、最有效和最广泛应用的手段。但由于药物本身亦会造成机体损伤,用药治病犹如以水载舟,临床上用药除可获得有益的治疗效果外,亦可产生不良反应,以及各种附加损害等问题。本书针对临床药物治疗的特点和问题,以推动临床规范用药和合理用药,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本书结合作者多年临床经验,内容实用性强,能指导治疗用药等方向的实际工作问题,适合广大医药人员学习、参考的需要。《现代药物临床诊疗》内容试读第一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用药第一节哮喘一、概述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相互作用导致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高反应性为其重要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反复发作,尤其在夜间或清晨。这些症状发作通常与肺内广泛可变的气流阻塞有关,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全球约3亿哮喘患者。目前,对哮喘尚缺乏根治方法,常以控制症状、减少发作、尽可能保持肺功能正常、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治疗目的。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通过规范用药可以达到并维持哮喘的临床控制。二、治疗(一)康复措施心理因素与哮喘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临床诊断治疗、人格、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研究认为哮喘属于精神躯体性疾病。许多哮喘患者需要进行心理学的诊断,这有助于临床医师决定治疗方案。哮喘引起心理障碍也相当常见,Bafoux等应用简表(riefymtomivetory,BSI)测验了102例成年哮喘患者和252例健康成人,结果显示哮喘组的心理障碍总评分明显高于健康组,而且所调查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惧、焦虑、抑郁、偏执和精神病等9个因子分析也显著高于健康组。哮喘患者心理障碍的治疗应从三方面人手:①医师的爱心、热心、耐心、细心和恒心,有效的治疗;②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合作;③科普教育,媒体的正确引导。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案应强调个体化,缓解躯体症状与消除心理障碍并重。确定心理障碍存在与否是心理治疗的基础。有资料认为,以小气道阻塞为主的哮喘或没有心理障碍的哮喘患者,心理治疗可能是无益的。而以大气道阻塞为主,或体验到精神和情绪的应激与哮喘的恶化有关者,心理治疗对心理和生理可能都有益。1.一般心理疗法(1)认知重建:认知过程是情感的中介,适应性不良情感和适应性不良认知有关。帮助患者改变对疾病、家庭、社会及生活事件的不正确认识,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2)疏导疗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对哮喘的病因、目前治疗水平、预后、死亡率有清楚的认识,并对其进行安慰,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强化信心:治疗医师的知识和技术,沉着、认真的工作态度也可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信1·现代药物临床诊疗·任感,增强治疗的依从性。(4)家庭心理疗法:家庭成员,特别是哮喘儿童的父母,哮喘成人的配偶,应避免对患者的厌烦和歧视,但也不能对患儿过分的宠爱,以免产生依赖心理。(5)季节前预防性治疗:季节性哮喘的患者在季节来临之前进行预防性治疗以防止季节性哮喘发作或减轻症状,保证患者能够正常工作、学习,这对消除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是非常有效的。(6)催眠疗法:Begto认为此疗法是伴有心理障碍的哮喘患者发作期的最好心理疗法。有效率可达59%。2.药物疗法对于一般疗法无效的心理障碍患者也可采用药物疗法。焦虑和紧张的患者可服用地西泮2.5~5mg,3次/日。睡眠差的患者可予10%水合氯醛10ml睡前服用。抑郁者可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阿米替林或多虑平等,用法均为25g,3次/日。一般认为这类药物是安全的,对呼吸中枢影响不明显,而且有轻度的支气管扩张作用。(二)一般治疗(1)提倡乐观生活态度。(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3)避免诱发因素等。(4)戒烟:从临床表现及呼吸道炎性标志物的改变来看,吸烟可改变哮喘患者的呼吸道炎症特性,使之对吸入或口服皮质类固醇耐药。主动吸烟可对许多药物的代谢产生影响,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停止吸烟至少可恢复部分戒烟的哮喘患者对皮质类固醇的反应性,因此,积极戒烟是此类哮喘患者的首要选择。(5)哮喘宣教:建立友好的医患关系,以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向患者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克服心理障碍,增加对哮喘本质、治疗计划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理解,掌握吸入器具和评估方法的正确使用,帮助这些患者将相关知识、态度和实用技能整合成恰当应对哮喘的最佳行为,提高依从性。有资料表明:如果由本身患有哮喘的护士对患者进行教育或有专科医生随诊的患者,初次就诊至再次因哮喘急诊就诊的时间延长,且因急性发作就诊的比例显著下降。(三)活动在哮喘控制的情况下,按健身计划适当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四)饮食能够引起过敏的食物种类繁多,其基本致敏成分多为蛋白质或糖蛋白,其中以牛奶、禽蛋、海鲜和水果等较为常见。如果在生活中遭遇到食物过敏,应避免之。也可通过变应原皮试来确定变应原种类。三、药物治疗(一)药物治疗原则1.规范化任何治疗方案都应把预防工作放在首位,为此应尽可能让患者了解“自己”,了解病因,了2·第一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用药·解药物。目前尚无满意的一级和二级预防药物。2.避免触发因素或诱发因素所有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接触致病因素和诱发因素。对于特应性哮喘患者,采用脱敏疗法来提高患者对变应原的耐受性,也应作为预防措施来看待。3.消除或减轻气道慢性炎症以吸入激素为主的抗感染治疗应是哮喘缓解期的首要治疗药物,以达到控制气道慢性炎症,预防哮喘急性发作的目的。4.积极控制症状改判生活质量是哮喘治疗的重要内容。慢性持续期可按需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哮喘急性发作时,治疗的关键是迅速平喘,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二)药物选择倍氯米松、布地萘德、氟替卡松、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醋酸泼尼松、沙丁胺醇气雾剂、特布他林气雾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人剂、布地萘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氨茶碱、孟鲁司特钠、扎鲁司特、异丁司特缓释、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三)哮喘的治疗1.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1)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分级:见表1-1。表1-1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临床特点轻度中度重度危重气短步行、上楼时稍事活动休息时休息时体位可平卧喜坐位端坐呼吸端坐呼吸讲话方式连续成句单词单字不能讲话嗜睡或意识精神状态可有焦虑,尚安静时有焦虑或烦躁常有焦虑、烦躁模糊出汗无有大汗淋漓大汗淋漓呼吸频率轻度增加轻度增加增加常>30次/分钟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常无可有常有胸腹矛盾运动凹征哮鸣音散在,呼吸末期响亮、弥漫响亮、弥漫减弱乃至无脉率变慢或不脉率(次/分钟》<100100-120>120规则常有,>25mmHg无,提示呼吸奇脉无,<10mmHg可有,10~25mmHg(成人)肌疲劳3·现代药物临床诊疗·(续表)临床特点轻度中度重度危重最初支气管扩张剂治<60%或<100L/疗后PEF占预计值或>80%60%~80%mi或作用持续时间个人最佳值%<2hPaO2(吸空气,mmHg)正常≥60<60<60PaCO:(mmHg)<45≤45>45>45SaO2(吸空气,%)>959195≤90≤90H降低(2)急诊处理:1)氧疗:鼻导管吸氧或经面罩吸氧,使PaO2>60mmHg。特殊装置吸入氦,氧混合气体。2)B2-受体激动剂:轻至中度哮喘发作应用手控定量气雾剂(MDI)辅以储雾罐装置,在1小时内每20分钟吸人200~4004g(2~4喷),多可缓解症状。中至重度哮喘发作的患者,应用沙丁胺醇雾化溶液以氧气或压缩空气为动力持续雾化吸入5mg,或者皮下注射特布他林0.25mg或儿童5ug/kg,或肾上腺素前臂皮下注射0.25~0.5mg,必要时30分钟后可重复注射一次。但对于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的老年患者应慎用。3)抗胆碱药: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每次160μg(4揿),吸人,每日不超过12揿。与32-受体激动剂同时应用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可显著降低住院率。也可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雾化液,成人100~500μg,3~4次/日,儿童50~250μg,3~4次/日。4)氨茶碱:以0.3~0.4mg/(kg·mi)的速率缓慢静脉注射。如果24小时内患者未用过茶碱,也可首先缓慢地经静脉注射负荷量(5~6mg/kg)的氨茶碱,以使茶碱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以后则以0.6~0.8mg/(kg·h)的速率静滴维持,使血浆浓度维持在6~15ug/ml。但应注意,静脉注射本品的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心搏骤停,使用过程中需检测茶碱的血药浓度。凡对多索茶碱或黄嘌呤类衍生物类药物过敏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哺乳期妇女禁用。5)糖皮质激素:中度哮喘发作可口服泼尼松,每次10mg,3~4次/日。重度哮喘发作则应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300~600mg/d,分两次使用;必要可将剂量增至1500mg/d。也可应用甲基泼尼松龙琥珀酸钠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40~160mg/d,一次或分次给予。重度哮喘发作时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则是足量、短程,经静脉给药。用药可能观察到如下不良反应(尽管在短期治疗时很少出现,但仍应仔细随访):体液与电解质紊乱,限钠和补充含钾的饮食可能是必要的,所有皮质类固醇都会增加钙的丧失,尤其是全身性应用;肌无力和骨质疏松;消化道遗疡、胃肠道穿孔或出血;伤口愈合延迟、皮肤薄脆、瘀点和瘀斑;癫痫发作、精神欣快、失眠等神经精神异常;月经失调、糖耐量降低,引发潜在的糖尿病等;因蛋白质分解造成的负氨平衡等。未发现甲泼尼龙急性过量引起的库欣综合征。·第一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用药·6)部分重度发作患者,对常规解痉平喘治疗反应不佳时可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硫酸镁≤2g,持续20分钟以上。除严重肾功能减退患者外,硫酸镁是安全的。(3)急性发作的住院标准:经急诊科治疗症状仍不能有效控制者;PEF≤预计值的40%者;中度低氧血症,PaO2<8.0kPa(60mmHg)者;有下述危险因素者:哮喘病情顽固,反复急性加重;1年内有2次以上住院史;1年内有3次以上急诊治疗史;近一月内有住院或急诊史;有经重症监护室(ICU)抢救史;曾有气管插管史;患者的依从性差;有各种精神病病史或心理障碍者;老年性哮喘、妊娠性哮喘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哮喘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者。(4)严重急性发作的住院治疗:除上述治疗措施外尚需及时给予下列处理:根据失水及心脏情况,静脉补充液体,纠正因哮喘急性发作时张口呼吸、出汗、进食较少等原因引起的脱水,避免痰液黏稠导致气道阻塞。每日补液量一般为2500~3000l。应遵循补液的一般原则,即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纠正酸中毒。严重缺氧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后者可使患者的支气管对平喘药的反应性降低。可用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常用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所需5%碳酸氢钠(ml)=[正常BE(mmol/L)-测定BE(mmol/L)]×体重(kg)X0.4,式中正常BE以-3mmol/L计算。但是应避免形成碱血症,因为碱性环境氧离曲线左移不利于氧在组织中的释放;抗感染。重度哮喘发作患者气道阻塞严重,易产生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如高度怀疑有感染存在,应酌情给予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由于部分哮喘患者属于特应质(atoy),对多种药物过敏,应防止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纠正电解质紊乱。部分患者可因反复应用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大量出汗和摄取减少等原因而出现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应及时予以纠正。(5)并发症的处理:当患者出现张力性气胸、痰栓阻塞或呼吸肌衰竭时应及时诊断、及时处理。值得指出的是,当一名重症哮喘发作患者的哮鸣音突然降低或消失,但其发绀和呼吸困难却更为严重时,不能简单地误认为病情缓解,要考虑上述并发症的危险,及时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并发气胸的患者应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黏液痰栓阻塞气道的患者可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并发呼吸肌衰竭的患者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6)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的目的:减少呼吸功,减轻或消除肺过度充气,增加通气等。机械通气分类: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前者治疗时不需要麻醉剂、镇静剂,而且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和耳炎、筛窦炎的发生,患者较舒服,比较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后者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并通过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相关不良反应:低血压、气压伤、感染和肌病,尤其在需要长期应用肌松药物和全身激素的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指征:对哮喘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出现明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但尚不需立即插管机械通气者应首选无创通气。当患者神志不清、分泌物潴留时则不适于无创通气。应注意:该种通气方法有时会因胃充气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吸入,导致吸人性肺炎,在长时间使用时,护理不当容易造成面部压迫性溃疡,患者呼吸状态较难控制。考虑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指征:全身状态进行性恶化,如神志障碍、尿量减少、酸中毒表现明显等:循环系统表现异常者,成人心率≥140次/分钟,儿童≥180次/分钟,持续3小时以上,心5·现代药物临床诊疗·律失常,奇脉>l0mmHg,血压下降等;发绀明显,动脉血气分析:PaO2<8.0kPa(60mmHg),PaCO2>6.67kPa(50mmHg),H<7.25,且继续降低。紧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指征:突发呼吸、心搏骤停;药物因素导致不可逆呼吸抑制;出现肺不张;纵隔气肿和气胸在充分引流后不见好转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况者,经合理治疗后病情仍继续恶化。机械通气前准备:检测并补充血容量。危重哮喘发作时易有脱水,血容量不足,但因其右心房压通常增高,容易造成心室充盈的假象,应进行负荷试验,以确定血容量是否足够,否则通气后可导致血压下降;纠正电解质紊乱:危重哮喘并发酸中毒情况下,即使测血钾处于正常低值,但仍可能意味着总体缺钾,因而需要纠正低钾,大量出汗又会出现低钠血症,要引起关注:除H<7.2外,一般不补充碳酸氢钠。当血钾<3.2mmol/L时也不宜补充碱质。人工气道的建立: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气道为气管插管和经气管造口术置人导管两种。气管插管:较易操作,导管带有气囊,可防止口咽分泌或呕吐物进入气道,减少气道感染机会。对病程短,估计在1一3天内病情可改善者,可采用该法。但清醒患者不易耐受,且插管后留置时间不宜过久,一般不超过72小时,否则有损伤声带或发生喉头水肿的危险。但带有组织相容性较好的高容低压(<40cmH2O)气囊的聚氯乙烯或硅胶导管可保留7~14天。气管插管有经口和经鼻插管两种,前者借助喉镜直视下经声门插入气管,此法容易成功,较为安全。后者分盲插或经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的帮助,经鼻沿后鼻道插入气管,操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容易固定,负压吸引较为满意,与机械通气衔接比较可靠,给患者带来的不适也较经口插管者轻,神志清醒者一般也能耐受。必需注意的是有严重的酸中毒的哮喘患者,插管前应纠正酸中毒,吸高浓度的氧。另外,在插管前宜将导管放入消毒塑料袋内隔热加温暖化,以减少插管过程中鼻黏膜损伤。气管切开:适用于痰液黏稠,难以咳出或估计辅助呼吸时间较长的哮喘患者。患者耐受良好,且可减少无效腔100~150ml,对改善通气有好处。但气管切开本身可有出血、气胸、空气栓塞、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即时并发症,以及感染、气道狭窄等后期并发症。由于危重哮喘患者可能反复发作呼吸衰竭,不可能多次切开,因此必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镇静剂和肌松剂的应用:机械通气时需建立人工气道,辅助呼吸时由于病理生理改变和患者对刺激的反应,会出现躁动,影响呼吸机的正常工作和呼吸控制不满意,这时应考虑加用镇静药和骨骼肌松弛药,其目的是:抑制患者躁动、减少氧耗;减低内源性PEEP提高胸肺顺应性,降低送气时峰压和平均压;减少气压伤,改善循环功能,增加心搏量。一般在插管时可使用静脉加吸入复合诱导剂,可用氯胺酮(ketamie)静脉麻醉,约2mg/kg。面罩给氧,吸入卤素化合物麻醉剂(氨氟醚或异氟醚醛),对多数患者可达到人-机协调。如果仍不能获得理想的镇静或人机协调时,可加用阿片类药物。由于天然的阿片样物可致过敏反应和支气管痉挛,应避免使用,人工合成的芬太尼是最好的代用品。少数患者尽管用了上述处理方法仍不能人-机协调,不得不使用泮库溴胺(acuroiumromide,avulo,本可松)或维库溴铵(vecuroiumromide,万可松)等无组胺释放作用的肌肉松弛剂控制呼吸。应注意肌病的发生,尤其在合用糖皮质激素时。应用肌松药的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以间断静脉给药为宜,不应采用持续泵注的方法。6···试读结束···...

    2022-08-27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是什么级别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是国家级还是省级

  • 《临床药物应用实践》周林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药物应用实践》【作者】周林光主编【页数】210【出版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11【ISBN号】978-7-5649-4037-9【分类】临床药学【参考文献】周林光主编.临床药物应用实践.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11.图书目录:药物应用实践》内容提要:本书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结合临床用药现状和实践经验,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药理学基础、药物剂型概述、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抗生素以及临床其他科用药等内容,并从临床实际出发,收录了应用于各个系统疾病的药品名称、药理作用、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规格等。可供药学相关专业学生使用,并希望能为广大医药同人提供参考。《临床药物应用实践》内容试读药理学基础第一节药理学概述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药理学的英文harmacolog一词,由希腊文字harmako(药物、毒物)和logo(道理)缩合演变而成。顾名思义,药理学就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其研究的主体是药物药物指能改变或查明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药品与药物的区别:药品是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部门审批,允许其生产销售的药物,即已获得商品属性的药物,不包括正在上市前临床试验中的药物。而药物不一定经过审批,也不一定市面上有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102条关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药物与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毒性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toxicat)。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药物与毒物难以严格区分,任何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都可能产生毒性反应。毒理学(toxicolog)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及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应用学科,也属于药理学范畴。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在正确用药、提高药物防病治病效果、促进医药学发展及协同其他生物学科闸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药理学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丰富药理学理论。药理学既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也是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患者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二、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内容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病原体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药物的研究和应用除了要尊重科学规律,还要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指导原则的规定,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药理学研究内容:不仅要阐明药物对人体与病原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而且要研究人体与病原体对药物的反作用(药物的体内过程),前者属于药物效应动力学(harmacodyamic)的范畴,后者属于药物代谢动力学(harmacokietic)的范畴。一1临床药物爱用实践第二节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harmacodyamic),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即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包括药物给机体带来的治疗效应(疗效)或者非预期甚至不好的作用(不良反应、毒性作用等)。药效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与作用靶位之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和形态学变化,药物作用的全过程和分子机制(药物作用、药理效应和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作用的二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的效应关系(量效关系、构效关系和时效关系);以及对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药效学的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在促进生命科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药物作用和药理效应药物作用(drugactio)是指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有其特异性(ecificity)。特异性指药物能与人体内相应的作用靶位(如受体)结合,从而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药理效应(harmacologicaleffect)是药物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继发性改变,是药物作用的具体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electivity)。选择性指药物对某组织、器官产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作用很弱或几无作用。通常药理效应与药物作用互相通用,但当两者并用时,应体现先后顺序,即两者的因果关系,药物作用是因,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以肾上腺素升高血压为例,说明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的关系,如图1-1所示。肾上腺素·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休药物作用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药理效应)图1-1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的关系药理效应的基本类型:机体功能的提高称为兴奋(excitatio)、亢进(hyerfuctio),功能的降低称为抑制(ihiitio)、麻痹(aralyi)。过度兴奋转入衰竭(failure),是另外一种性质的抑制。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能使细胞形态与功能发生质变的药物引起注意,例如某些物质可以诱发细孢癌变。药物作用特异性强的药物不一定产生选择性高的药理效应,两者不一定平行。例如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胆碱受体,但其药理效应选择性并不高,由于M胆碱受体的广泛分布,阿托品对心脏、血管、平滑肌腺体及中枢神经功能都有影响,而且有的表现为兴奋效应,有的表现为抑制效应。作用特异性强及(或)效应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时较有针对性,不良反应较少。反之,效应广泛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但广谱药物在多种病因共存或诊断未明时选用也有其方便之处,例如广谱抗生素、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等。药物作用的方式:①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局部作用指在给药部位发生作用,几无药物吸收,如乙醇碘酒对皮肤黏膜表面的消毒作用:吸收作用又称全身作用,指药物经吸收入血,分布到机体有关部位后再发挥作用。②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指药物与器官组织直接接触后所产生的效应;间接作用又称继发作用,指由药物的某一作用而引起的另一作用,常常通过神经反射或体液调节引起。洋地黄的直接作用是兴奋心肌,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力衰竭症状,而随之产生的利尿、消肿等则属继发作用。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简称疗效,heraeuticeffect),两者并非同义词,例如具有扩张冠脉效应的药物不一定都是抗冠心病药,抗冠心病药也不一定都会取得缓解心绞痛临床疗效,有时还会产生不良反应(adverereactio),这就是药物效应的二重性:药物既能治病也能致病。2—第一章药理学基础二、药物作用的二重性1.药物的治疗作用这是指患者用药后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机体恢复正常。根据药物所达到的治疗效果分为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和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对因治疗(etiologicaltreatmet)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或称治本,例如抗菌药物清除体内致病菌。对症治疗(ymtomatictreatme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为对症治疗,或称治标。对症治疗未能根除病因,但在诊断或病因未明时,对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却是必不可少的。在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高热、剧痛时,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补充治疗(ulemettheray)用药目的在于补充营养物质或内源性活性物质的不足,可部分起到对因治疗的作用,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但需注意病因。或者作为替代治疗(relacemettheray),如肾衰竭患者的透析治疗。2.药物的不良反应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adveredrugreactio,ADR)。多数ADR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可以避免。少数较严重的ADR较难恢复,称为药源性疾病(drugiduceddieae),例如庆大霉素引起神经性耳聋。根据治疗目的,用药剂量大小或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为以下方面。不良反应(idereactio):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这与药理效应选择性低有关,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不良反应。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将会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是在常用剂量下发生的,一般不太严重,但是难以避免。毒性反应(toxicreactio):指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应该避免发生的ADR。企图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以达到治疗目的是有限度的,过量用药会增加临床治疗风险。急性毒性反应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反应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致癌(carciogeei)、致畸胎(teratogeei)、致突变(mutageei)的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后遗效应(reidualeffect):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例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内难以恢复。停药或撤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指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反跳现象(reoudheomeo)。例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回升。继发反应(ecodaryreactio):指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导致的二重感染。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指机体受药物刺激所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也称过敏反应(hyereitivereactio)。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临床表现各药不同,各人也不同。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拮抗药解救无效。反应严重度差异很大,与剂量无关,从轻微的皮疹、发热至造血系统抑制、肝肾功能损害、休克等。可能只有一种症状,也可能多种症状同时出现。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可能是其代谢物,也可能是药剂中杂质。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用药前常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可见这是一类非常复杂的药物反应。特异质反应(idioycraticreactio):指某些药物可使少数患者出现特异质的不良反应,与遗传有关,属于遗传性生化缺陷。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这种反应不是免疫反应,故不需预先敏化过程。现在知道这是一类药理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例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e--6-hohatedehydrogeae,G-6-PD)一3临床菊物爱用实践缺乏的患者,服用磺胺类药物会引起溶血反应药物耐受(drugtolerace):指机体对药物反应的一种适应性状态和结果。当反复使用某种药物时,机体对该药物反应性减弱,效价降低;为达到与原来相等的反应性和药效,就必须逐步增加用药剂量,这种叠加和递增剂量以维持药效作用的现象,称药物耐受。对于化疗药物,则存在病原体产生耐受的问题,称为耐药性(drugreitace)或抗药性。药物依赖(drugdeedece):又称药瘾(drugaddictio),是指对药物强烈的渴求。患者为了谋求服药后的精神效应以及避免断药而产生的痛苦,强制性地长期连续或周期性地服用。WHO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有害的或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按与其正常药理作用有无关联而分为A、B两类。A型又称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该反应为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常和剂量有关,可以预测,发生率高而病死率低。临床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毒性反应、过度效应、撤药反应、继发反应等皆属A型ADR。B型又称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是和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与剂量无关,难以预测,发生率低而病死率高,如药物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属B型ADR。WH0又细划了药物不良反应,除A、B型外,又增加了C型(迟发不良反应)、D型(时间不良反应)、E型(停药型)、F型(治疗意外失败型)。三、药物的效应关系药物的效应取决于三种关系:量效关系、构效关系和时效关系。L.量效关系(doe-effectrelatiohi)】在一定范围内,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单位时间内药物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的关系,即剂量-效应关系,简称量效关系。2.量效曲线(doe-effectcurve)以药理效应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作图的量效曲线,如以药物的效应(E)为纵坐标,药物的剂量或浓度(C)为横坐标作图,则得到直方双曲线;如将药物浓度或剂量改用对数值(1gC)作图,则呈典型的S形曲线,见图1-2A。定量阐明药物的剂量(浓度)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药物作用的性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药理效应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数表示的,称为量反应(quatitativereoe),如血压、心率、血糖浓度等,其研究对象为单一的生物单位。如果药理效应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而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则称为质反应(qualitativereoe),其反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如存活与死亡、惊厥与不惊厥等,其研究对象为一个群体。量效曲线以累加阳性率与剂量(或浓度)作图,也呈S形曲线,如图1-2B。100180E(%累加量效曲线1060反E(%)1应405200.Ti3对gC频数分布曲线444+(剂量K502070100200对数尺度)图1-2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曲线A.药物作用量反应的量效关系曲线(E:效能;C:浓度;Ex:最大效应;KD: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亲和力指数D2=一l0gK);B.药物作用质反应的累加量效关系曲线EDo半数有效剂量一4第一章菊理学基础量效曲线在药理学上有重要意义,分析S形量效曲线,可解释如下概念。(1)最小有效量(miimumeffectivedoe):药物产生效应的最小剂量,亦称阈剂量(threholddoe)。(2)最小有效浓度(miimumeffectivecocetratio):药物产生效应的最小浓度,亦称阈浓度threholdcocetratio)(3)半数有效量(mediaeffectivedoe,EDo):在量反应中是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物剂量:在质反应中是指引起50%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量效曲线在50%效应处的斜率最大,故常用半数有效量计算药物的效应强度。半数有效量常以效应指标命名,如果效应指标为死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medialethaldoe,LDo)。(4)半数有效浓度(mediaeffectivecocetratio,ECo):在量反应中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物浓度,在质反应中指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浓度。(5)中毒量(toxicdoe,TD)和最小中毒量(miimumtoxicdoe):分别为引起中毒的剂量和引起中毒的最小剂量。(6)极量(maximumdoe)和致死量(lethaldoe):分别为最大治疗剂量和引起死亡的剂量(7)治疗指数(theraeuticidex,TI)和安全范围(margiofafety,MOS):表示药物安全性的两个指标。治疗指数一般常以药物的LDo(临床用TDo)与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药物的EDo越小,LD0(或TD0)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当药物的量效曲线与其剂量毒性曲线不平行,则T值不能完全反映药物的安全性,此时,需要采用安全范围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安全范围以LD,(临床用TD,)与ED值或LD1(临床用TD1)与ED之间的距离表示药物的安全性。药物安全范围越窄,用药越不安全,有的药物安全范围为负值(ED与LD或TD,相互重叠),说明该药极易中毒。(8)治疗窗(theraeuticwidow):一般来说,药物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发生严重毒性反应。近年来提出“治疗窗”的概念,指疗效最佳而毒性最小的剂量范围,比安全范围更窄。下列情况须确定治疗窗:①药理效应不易定量;②用于重症治疗,不允许无效;③安全范围小且毒性大的药物。上述见图1-3。用中毒量:致死量常用量0·剂量最剂最安全范围小致死量烈量图1-3剂量与药物作用关系(9)效能(e伍cacy):也称最大效应(maximumeffect,E=),指药物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相应增加,当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剂量或浓度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时的药理效应,即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具有高效能的完全激动药(fullagoit)占领很少部分受体可产生很大效应;具有低效能的部分激动药(artialagoit)或拮抗药(atagoit),即使占领极大部分受体,仅能产生较小或不产生效应。(10)效价强度(otecy):能引起等效反应药物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效价强度越大。药效性质相同的两个药物的效价强度进行比较称为效价比,如10mg吗啡的镇痛作用与100mg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强度相当,则吗啡的效价强度为哌替啶的10倍。效能与效价强度,是比较同类药物作用强弱的两个指标,评价一个药物需从效能与效价强度两个方面分析。药物的效能取决于药物本身的内在活性和药理作用特点。以利尿药呋塞米和环戊噻嗪为例,呋-5一临床药物寇用实残塞米的效能为每日能排出钠250mmo/L,而环戊噻嗪的效能为每日能排出钠160mmo/L,按效能呋塞米大于环戊噻嗪,约为环戊噻嗪的1.5倍:呋塞米每日排出钠100mmol/L时需要35mg,而环戊噻嗪只需用0.4mg,呋塞米和环戊噻嗪产生等效效应的剂量比为88(35/0.4),因此,按效价强度环戊噻嗪是呋塞米的88倍。临床上选用产生同种药理效应的药物时,当然希望选用高效能的药物。高效能药物产生的疗效是低效能药物无论多大剂量也不能产生的。就呋塞米和环戊噻嗪的利尿作用而言,虽然环戊噻嗪的效价强度大于呋塞米,但其利尿效能却比呋塞米弱。当然高效能药物与低效能药物的适用范围和适应证也不同。如环戊噻嗪用于轻度水肿,而呋塞米用于严重水肿、急性肺水肿、脑水肿和急性肾衰竭。3.量效关系相关因素(1)量效关系与个体差异(idividualvariaility),药物效应的各种数据带有群体均值的性质,但人体对药物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差异甚至很大。例如,有的人对小剂量某种药物即产生强烈反应,称为高敏性,而有的人则需很大剂量才能产生反应,称为高耐受性,还有人对药物的反应与常人有质的不同,称为特异质。对个体差异大而且安全范围窄的药物应实行剂量(或用药方案)个体化。个体差异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达到同样效应时不同患者需药剂量不同:二是用同等剂量时不同患者的效应不同。(2)量效关系与连续用药,就同一个体而言,有些药物连续使用可产生耐受性,药量需不断加大,有的药物则形成依赖性。仅仅是心理或精神上的依赖性称习惯性;有的药物如麻醉性镇痛药、某些中枢兴奋药,能形成生理或功能上的依赖,即有成瘾性,停用则出现戒断症状。后一种情况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故对这些药品应严格控制,避免滥用。(3)量效关系与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同剂型可影响量效关系,这是因为个体使用不同剂型,药物实际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不同,即人体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不同。同种药物的同一剂型,由于生产工艺、配方、原料质量的差别,不同厂家的产品即使所含药物的标示量相同,其效应也可能不同,称之为相对生物利用度不同,这是当前较普遍的问题,应引起注意。此外,随着药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剂型,如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等,影响药物的起效、达峰和维持时间,当然也影响量效关系。不同的给药途径也可影响量效关系,因为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不同。4.构效关系(tructureactivityrelatiohi,SAR)这是指药物或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与其生理活性之间的关系,是药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最早期的构效关系研究以直观的方式定性推测生理活性物质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进而推测靶酶活性位点的结构和设计新的活性物质结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的定量构效关系(quatitativetructure-activityrelatiohi,QSAR)成为构效关系研究的主要方向,QSAR也成为药物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非特异性结构药物和特异性结构药物: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程度,宏观上将药物分为非特异性结构药物和特异性结构药物。前者的生物活性与结构的关系主要是由这些药物特定的理化性质决定的。而多数药物,其化学结构与活性相互关联,药物一般通过与机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然后发挥药效,这类药物的化学反应性、官能团分布、分子的外形和大小及立体排列等都必须与受体相适应,即药物对受体的亲和力及其内在活性是由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的。如拟胆碱药物的化学结构与乙酰胆碱相似,都有季铵或叔胺基团。构效关系没有普遍规律,自从Ha©h提出用回归方程表示构效关系以来,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发展迅速,而将化合物的量子化学指数和分子连接性指数等引入到Hach方程中,使药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更趋成熟。1990年以后,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和众多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准确测定,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逐渐取代了定量构效关系在药物设计领域的主导地位。在另一些情况下,相似的化合物也可具有相反或拮抗作用。这是由于这些药物虽然能与受体结合,但没有内在活性,同时还阻碍了激动药与受体的结合,因此具有对抗作用。如在去甲肾上腺素的同系物中,如果氮原子上的取代基逐渐增大,虽然与受体仍有亲和力,但其内在活力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作用也就由激动变为拮抗。光学异构体(oticaliomerim):指分子结构完全相同,物理化学性质相近,但旋光性不同的物质。6···试读结束···...

    2022-08-27 主编图书 侵权 主编图书的渠道

  • 《药学理论与药物临床应用》时慧|(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药学理论与药物临床应用》【作者】时慧【页数】143【出版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180-8196-7【分类】临床药学【参考文献】时慧.药学理论与药物临床应用.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药物临床应用》内容提要:本书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用药现状和实践经验,先详细介绍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抗菌药物与抗病毒感染药物的临床运用,然后重点介绍了作用于各系统药物的名称、药理作用、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规格等内容,然后完善了相关中药的临床运用。本书内容力求严谨准确、科学实用,尽可能做到全面覆盖,重点突出,既体现理论的完整性,又强调实践的系统性,希望本书能为广大医药同仁提供参考使用。《药学理论与药物临床应用》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药物学总论药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药学许多方面的内容,并且与一些专门学科如药物治疗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等在内容上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因此它涉及的领域具有相当的广度,但深度往往不如各有关专门学科。尽管如此,药物学仍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也在与时俱进和不断提高。虽然现在各级医药院校一般都没有开设药物学课程,但药物学类的书籍却大量出版,而且经久不衰,这表明作为信息,药物学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拥有广大的医药专业读者,在获取基本医药知识、提高医疗和用药水平上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所以能如此,是由于它的内容实用性强,能指导医疗、药学等方面的实际工作,满足了广大医药人员学习、参考的需要。一、我国药物学史药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西方是如此,在我国也是如此。我华夏之邦素称文明古国,向来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著称于世。我国医药起源很早,古代典籍有“伏羲氏尝味百草”“神农尝百草”之说,虽然伏羲、神农是否实有其人尚待确定,但肯定有人将前人的发现、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这也表明我国早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已逐渐认识了某些植物、动物、矿物药的治疗作用。根据现有史料记载,远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的夏代和商代,我国就已有了酒和汤液的发明。周代的《诗经》《山海》等著作中已收载许多种药物。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五十二病方》(据考证是公元前3世纪的写本)记载的药物达242种。秦汉之际,新的药物品种更不断增加。西汉初年已有药物著作在民间流传。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曾征集天下通晓方术本草者来京师,“本草”已成为药物学的通称。《神农本草经》成书于公元1~2世纪。它总结了东汉以前的药物知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书,收载药物365种。以后的许多朝代都曾编修过本草。南北朝时陶弘景将《神农本草经》加以整理补充,汇编成《本草经集注》,药物由365种增加到730种,这是《神农本草经》以后药物学的又一次整理提高。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政府组织长孙无忌、苏敬等20余人编撰本草,并向各地征集药物标本,绘制成图,于显庆四年编成,收载药物850种,取名《新修本草》。这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物学权威著作,有人认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宋代官方与私人均从事本草的编修。宋初,政府曾组织编修《开宝本草》《嘉祐本草》《图经本草》,并颁行全国。四川名医唐慎微独力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收载药物达1558种,附单方验方3000余首,为保存我国古代本草史料做出了贡献。明代李时珍所编《本草纲目》,集历代本草之大成,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00余首,共有插图1160幅,内容非常丰富。1596年出版以后,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而且还陆续译成德、日、英、法文等文字,传播海外,成为国际上研究药学和生物学的宝贵参考资料。清代赵学敏编著《本草纲目拾遗》,收《本草纲目》未收载之药700余种,同时还博采国·1·。药学理论与药物临床应用外及国内民间医药资料,内容很有参考价值。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我国海禁大开,西方医药大量传入,从而于传统医药之外逐渐形成西方医药体系。反映在药物学著作方面,既有传统本草著述(如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屠道和的《本草汇纂》)和中西结合的生药学(如赵黄等的《现代本草一生药学》)的编撰,又有单纯介绍西方药物的著译作品,如傅约翰(亦译为傅兰雅)的《西药大成》及洪士提的译作《万国药方》等。以后,药物学著作的编撰出版逐渐增多。1949年以前,陆续出版的有戴虹溥的《新体实用药物学》、梁心的《新纂药物学》、吴建瀛的《实用药物学》、顾学裘的《现代药物学》等,对普及西方药物知识起了有益作用。1949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药物学书籍更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呈现,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对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二、药物的来源及植物药的成分(一)药物的来源药物来源有二,一是自然界,二是人工制备(包括仿生药)。来自自然界的药物为天然药物,包括中药及一部分西药;来自人工制备的药物为化学药物,包括大部分西药。植物性天然药物(植物药)在天然药物(包括中药)中占较大比例,它的化学成分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经过近百年来的研究,其成分现已大体为人们所了解。(二)较重要的植物药化学成分(1)生物碱(赝碱):是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物质,大多数是无色或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或细小结品,味苦,少数是液体(如槟榔碱)或有颜色(如小檗碱)。在水中多数难溶,比较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醚、氯仿、醇等(但与酸化合成盐后,易溶于水,能溶或稍溶于醇,而难溶于醚、氯仿等)。这类成分一般都具有相当强烈的生理作用。重要的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含于阿片)、奎宁(含于金鸡纳皮)、咖啡因(含于茶叶、咖啡豆)、阿托品(含于颠茄等)、东莨菪碱(含于洋金花)、士的宁(含于番木鳖)、依来丁(含于吐根)、麻黄碱(含于麻黄)、可卡因(含于古柯叶)、毒扁豆碱(含于毒扁豆)、毛果芸香碱(含于毛果芸香)、麦角新碱、麦角胺(含于麦角)、小檗碱(含于黄连、黄檗、三颗针等)、四氢帕马丁(含于元胡)、粉防己碱(含于粉防己)等。(2)多聚糖:(简称多糖)是由十个以上的单糖基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一般多聚糖常由几百甚至几千个单糖组成。许多中草药中含有的多糖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如黄芪多糖。从香菇分离出的香菇多糖具有明显的抑制实验动物肿瘤生长的作用。鹿茸多糖则可抗溃疡。(3)苷(糖杂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称为苷元(甙元或配基)的非糖物质,通过糖端的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苷的共性在糖的部分,而苷元部分几乎包罗各种类型的天然成分,故其性质各异。苷大多数是无色无臭的结晶或粉末,味苦或无味;多能溶于水与稀醇,亦能溶于其他溶剂;遇湿气及酶或酸、碱时即能被分解,生成苷元和糖。苷类可根据苷键原子不同而分为氧苷、硫苷、氮苷和碳苷,其中氧苷为最常见。氧苷以苷元不同,又可分为醇苷、酚苷、氰苷、酯苷、吲哚苷等,现简述如下。1)醇苷:如具有适应原样作用的红景天苷和具有解痉止痛作用的獐牙菜苦苷均属醇苷。醇苷苷元中不少属于萜类和甾醇类化合物,其中强心苷和皂苷是重要的类型。含有强心苷的药物有洋地黄、羊角拗、夹竹桃、铃兰等。皂苷是一类比较复杂的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它大多可以溶于水,振摇后可生成胶体溶液,并具有持久性、似肥皂溶液的泡沫。皂苷是由皂苷元和糖、糖醛酸或其他有机酸所组成。按照皂苷被水解后所生成的苷元的结构,皂苷可分为两大类: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薯蓣科薯蓣属许多植物所含的薯蓣皂苷元属于甾体皂苷;三萜皂苷在自然界的分布也很广泛,种类很多,如桔梗、人参、三七、甘草、远志、柴胡等均含有三萜皂苷。2)酚苷:黄酮、蒽醌类化合物通过酚羟基而形成黄酮苷、蒽醌苷。如芦丁、橙皮苷均属黄酮苷,分解后可产生具有药理活性的黄酮:大黄、芦荟、白番泻叶等含有蒽醌苷分解后产生的蒽醌具有导泻·2·第一章绪论■作用。3)氰苷:氰苷易水解而产生羟腈,后者很不稳定,可迅速分解为醛和氢氰酸。如苦杏仁苷属于芳香族氰苷,分解所释出的少量氢氰酸,具有镇咳作用。4)酯苷:如土槿皮中的抗真菌成分属酯苷。5)吲哚苷:如中药所含的靛苷是一种吲哚苷,其苷元吲哚醇氧化成靛蓝,具有抗病毒作用。(4)黄酮:为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的一类黄色素,大都与糖类结合为苷状结构存在。多具有降血脂、扩张冠脉、止血、镇咳、祛痰、减低血管脆性等作用。银杏、毛冬青、黄芩、陈皮、枳实、紫菀、满山红、紫花杜鹃、小叶枇杷、芫花、槐米、蒲黄等都含有此成分。(5)内酯和香豆素(精):内酯属含氧的杂环化合物。香豆素系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为内酯中的一大类,单独存在或与糖结合成苷,可有镇咳、祛痰、平喘、抑菌、扩张冠脉、抗辐射等作用,含存于秦皮、矮地茶、补骨脂、蛇床子、白芷、前胡等。其他内酯含存于穿心莲、白头翁、当归、银杏叶等,具有各自的特殊作用。(6)甾醇:常与油脂类共存于种子和花粉粒中,也可能与糖结合成苷。B-谷甾醇(黄檗、黄芩、人参、附子、天门冬、铁包金等含有)、豆甾醇(柴胡、汉防己、人参、款冬、黄檗等含有)、麦角甾醇(麦角、灵芝、猪苓等含有)及胆甾醇(即胆固醇,含于牛黄、蟾酥等)都属本类成分。(7)木脂素:多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因此而得名。多数为游离状态,也有一些木脂素结合成苷。五味子、细辛、红花、连翘、牛蒡子含此成分。(8)萜类:为具有(C,Hg)。通式的化合物以及其含氧与饱和程度不等的衍生物。中草药的一些挥发油、树脂、苦味素、色素等成分,大多属于萜类或含有萜类成分。(9)挥发油(精油):挥发油是一类混合物,其中常含数种乃至十数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是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具有挥发性,大多是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的香味,多比水轻,在水内稍溶或不溶,能溶于醇、醚等。其主要用途是调味、祛风、防腐、镇痛、通经、祛痰、镇咳、平喘等。含挥发油的中药很多,如陈皮、丁香、薄荷、茴香、八角茴香、桂皮、豆蔻、姜、桉叶、细辛、白芷、当归、川芎、芸香草等。(10)树脂:均为混合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是二萜和三萜类衍生物,有的还包括木脂素类。多由挥发油经化学变化后生成,不溶于水,能溶于醇及醚。如松香就是一种树脂。树脂溶解于挥发油,即为“油树脂”。油树脂内如含有芳香酸(如苯甲酸、桂皮酸等),则称为“香胶”或“树香”,也称作“香树脂”。(11)树胶:是由树干渗出的一种固胶体,为糖类的衍生物。能溶于水,但不溶于醇,如阿拉伯胶、西黄芪胶等。(12)鞣质:又名“单宁”。中药中含此成分较多的是五倍子、茶、大黄、石榴皮,其他树皮、叶、果实也常含有。鞣质多具收敛的功效,遇三氯化铁变黑色,遇蛋白质、胶质、生物碱等能起沉淀,氧化后变为赤色或褐色。常见的五倍子鞣质亦称鞣酸,用酸水解时,分解出糖与五倍子酸,因此也可看作是苷。临床上用于止血和解毒。(13)有机酸:本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未熟的果实内尤多,往往和钙、钾等结合成盐,常见的有枸橼酸、苹果酸、蚁酸、乳酸、琥珀酸、酒石酸、草酸、罂粟酸等。第二节合理使用药物合理使用药物一直是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严格地说不应称为药物滥用)不但是惊人的药物资源的浪费,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还会引发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带来的严重危害。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合理使用药物作为国家药物政策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且科学地、较全面地提出合理使用药物的定义:“患者能得到适合于他们的临床需要和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的药品以及正确·3·药学理论与药物临床应用的用药方法(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和疗程):这些药物必须质量可靠、可获得,而且可负担得起,对患者和社会的费用最低。”因此,合理使用药物不仅需要以药理学的基本理论指导患者选择最佳的药品及其制剂以及制定和调整适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例如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标准治疗指南和临床路径等)。一、选择最佳药物及其制剂(一)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及其结合选择药物时,除了应该针对患者疾病的病理生理学选用药物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或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外(如对于过敏性休克宜采用具有收缩血管作用和舒张支气管作用的肾上腺素抢救,而对由于微循环障碍引起的感染中毒性休克,除解除休克状态外,还应选用相应的抗菌药进行对因治疗),还应该考虑患者所属特殊人群(如老人、妊娠期妇女等)或其机体功能(如肝、肾等)状态。(二)避免不良反应选择药物时还应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或禁忌证。例如对哮喘患者应用药物时宜选用对阝受体有选择作用的异丙肾上腺素,而不宜选用既作用于支气管上的B受体又作用于血管上的α受体(可使血管收缩)的肾上腺素,尤其是对伴有高血压的哮喘患者更不宜选用,但由于异丙肾上腺素对支气管上的B2受体和心脏上的B,受体无选择性,最好应用对B2受体具有选择作用的沙丁胺醇,这样可以避免心率加快和心悸等不良反应。又如在心律失常患者可选用普萘洛尔,但由于它对B,及B,受体的拮抗无选择性,如用于伴有哮喘的心律失常患者时,则可因发生支气管痉挛而死亡。(三)联合用药应尽量利用有利的药物相互作用,避免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详见下文“药物相互作用”。(四)制剂有关各种药物制剂的特点,详见“第三节药物的制剂和贮存”。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给药途径、吸收速度、药物稳定性等方面各有特点,在选用时需根据疾病的情况和需要进行考虑和选择,如在止喘时可选用氨茶碱片剂或注射液、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或喷雾剂。药物的制剂可因其制造工艺不同而影响其生物利用度,片剂的崩解度、溶解度等,也是重要的因素,它们均可影响疗效。二、制订或调整最佳治疗方案在选择了最合适的药物之后,就要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特点以及患者的机体情况制订给药方案,它包括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间隔时间及疗程等,有时还需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来制订。在用药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一)药物的剂量药物的剂量是指用药量。剂量不同,机体对药物反应程度,即药物的效应也不一样。如果剂量过小,就不会产生任何效应。将剂量加大至药物效应开始出现时,这一剂量称为阈剂量或最小有效量。比最小有效量大,并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但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称为有效量或治疗量。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称为中毒量。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中毒量。比中毒量大、能引起死亡的剂量称为致死量。药物的治疗量或常用量,在国家有关文件中都有明确规定(如药品说明书等)。极量虽比治疗量大,但比最小中毒量要小。因此,极量对于大多数人并不引起毒性反应,但由于个体差异或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对个别患者也有引起毒性反应的可能。因此,除非在必要情况下,一般不采用极量,更不应该超过极量。。4第一章绪论60岁以上的老人,一般可用成人剂量的3/4。小儿用药剂量比成人小,一般可根据年龄按成人剂量折算;对毒性较大的药物,应按体重计算,有的按体表面积计算。(1)根据年龄折算:见表1-1。表1-1小儿剂量及体重的计算年龄按年龄折算剂量(折合成人剂量)按年龄推算体重(kg】新生儿1/10-1/82~46个月1/8-1/64-71岁1/6-1/47-104岁1/38岁1/21周岁以上体重可按下式计算:实足年龄×2+8=体重(kg)12岁2/3(2)小儿剂量还可按年龄用下列公式求得:1岁以内用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1岁以上用量=0.05×(年龄+2)×成人剂量(3)根据体重计算:小儿用量=小儿体重×成人剂量+60。小儿体重的推算见表1-1。此法简便易行,但年幼者求得的剂量偏低,年长儿求得的剂量偏高,应根据临床经验作适当增减。(4)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根据体表面积计算用量比较合理,可避免按体重计算的缺点。用体表每平方米表达药量,能适用于各年龄小儿,同样也适用于成人。1)体重30kg以下的小儿: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0.1,小儿用量=成人剂量×某体重小儿体表面积÷1.7,其中1.7为成人(70kg)的体表面积。2)体重30kg以上的儿童的体表面积,按下法推算,即体重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0.1m2,如体重35kg体表面积为1.1+0.1=1.2,40kg为1.3m2,45kg为1.4m2…但60kg则为1.6m2,70kg为1.7m2。(二)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不同,可因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不同而使药物的效应强弱不同,甚至可改变效应的质,如硫酸镁,肌内注射可产生中枢抑制,而口服则导泻。临床上主要依据病情和药物的特点决定给药途径。各种给药途径的特点如下。1.▣服药物口服后,可经过胃肠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留在胃肠道行效于胃肠局部。口服是最安全方便的用药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但遇有下列情形时不便采用:患者昏迷不醒或不能咽下;因胃肠有病,不能吸收;由于药物的本身性质不容易在胃肠中吸收或能被胃肠的酸性、碱性所破坏(如青霉素、胰岛素等);口服不能达到药物的某种作用(如硫酸镁口服,只能引起泻下,如需止痉、镇静必须注射)。在这些情况下,都须采用其他用药方法。对胃有刺激或容易被胃酸所破坏的药品,如必须采用口服,应加以特殊处理,一般是把药品制成肠溶片(如胰酶),或盛在肠用胶囊内,或制成一种不溶于胃酸而到碱性肠液内能溶的化合物(如把鞣酸制成鞣酸蛋白),入肠后发生作用。2.注射注射也是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注射方法主要有皮下、肌内、静脉、鞘内等数种。皮下注射,即将药液注射在皮下结缔组织内,只适用于少量药液(一般为1~2L),同时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及刺激,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肌内注射系将药液注射于肌肉内(多在臀部肌肉),由于肌肉的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较皮下快,疼痛程度亦较皮下注射轻。注射量一般为1~2mL,但可用至10mL。油剂及混悬剂均应采用肌内注射为宜,刺激性药物亦宜用肌内注射,因肌肉对疼痛刺激敏感性小。至于静脉注射,一次注射量可较大,且奏效迅速,常用于某些急救情况。但危险性也较大,有可能引起剧烈反应甚至形成血栓,而且药液如漏出静脉血管之外,常可引起肿痛,因此须加注意。静脉注射液一般要求澄·5■药学理论与药物临床应用明,无浑浊、沉淀,无异物及致热源;凡混悬溶液、油溶液及不能与血液混合的其他溶液,能引起溶血或凝血的物质,均不可采用静脉注射。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溶液以及高渗溶液,因血液可使之稀释,不大可能引起刺激反应,则可用静脉注射。药液量如果更大,可采用输液法,使药液缓缓流入静脉内或皮下组织内。如果静脉输入很缓慢,可以用滴数计数时,就为静脉滴注或静脉点滴。在药物不能进人脊髓液或不能很快达到所需浓度时,可采用鞘内注射,其法为:注射前先抽出适量的脊髓液,然后将药液徐徐注入蛛网膜下隙的脊髓液中。药物过敏试验时则作皮内注射。3.局部用药目的主要是引起局部作用,如涂擦、撒粉、喷雾、含漱、湿敷、洗涤、滴入等都属于此类。其他尚有灌肠、吸人、植入(埋藏)、离子透入、舌下给药、肛门塞人、阴道给药等方法,虽用于局部,目的多在于引起吸收作用。(三)给药间隔时间、疗程及用药时间给药间隔时间对于维持稳定的有效血药浓度甚为重要,如不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用药,可使血药浓度发生很大的波动,过高时可发生毒性反应,过低时则无效。尤其是在应用抗菌药治疗传染性疾病时更为重要,因为血药浓度在有效和无效浓度之间的波动,可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按照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规律,给药间隔时间、药物剂量和稳态血药浓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实际应用药物时需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给药持续时间(疗程)可根据疾病及病情而定。一般情况下,在症状消失后即可停止用药,但在应用抗菌药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时,为了巩固疗效和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在症状消失后尚需再应用一段时间的药物。对于某些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需按疗程规定用药。有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长期用药后需要停药时,不得突然停止,否则可导致症状加剧,又称“反跳”。至于餐前还是餐后服药,则需从药物的性质和吸收、药物对胃的刺激、患者的耐受能力和需要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等方面来考虑。易受胃酸影响的药物宜餐前服,对胃有刺激者则宜餐后服;又如糖尿病患者应用短效胰岛素则应在餐前15mi注射,而用中效胰岛素时可在餐前30mi注射。对于一些受昼夜节律影响的药物则应按其节律规定用药时间,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可于早晨给药。三、影响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因素药物有其固有的药效学或药动学特点,但也可因患者的个体、病原体,甚至环境条件、联合用药等因素而影响其效应,使效应增强或使效应减弱,甚至发生质的改变而使不良反应、毒性增强。因此,在用药时除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考虑以外,还应掌握诸多影响因素,以便更全面地合理使用药物。这些因素可来自机体和药物两个方面,前者可表现为药物效应在量的方面,甚至质的方面的差异,后者主要表现为药物效应的增强或减弱。(一)机体方面的因素机体方面的诸因素,如年龄、性别、精神状态、病理状态、遗传等可使药物效应发生差异,效应的差异可表现在不同的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状态。这种差异可能由于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不同所引起,也可能由于浓度相同但生理反应性不同所致。前者常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性(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差异,后者称为药效学性差异。发生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效应的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效应的强弱或久暂的不同,少数情况下,也可表现为质的不同,通常称为特异质反应。1.年龄许多生理功能、体液与体重的比例、血浆蛋白质的含量等可因年龄而异,主要表现在小儿和老人方面。(1)小儿:小儿正处在全身各器官发育期间,如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全,而使通过肝灭活、肾排泄的药物受影响,以致产生不良反应或毒性。如早产儿及新生儿对氯霉素的生物转化缓·6…···试读结束···...

    2022-08-27 药学epub 药学考研科目有哪些

  • 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学》程国华,李正奇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学》【作者】程国华,李正奇主编【页数】277【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7【ISBN号】978-7-5214-1919-1【价格】38.00【分类】临床药学-药效试验【参考文献】程国华,李正奇主编.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7.图书封面: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学》内容提要:本书分为5个部分:基础篇,医疗器械管理篇,申办者CRO管理,伦理委员会,临床试验常见问答及附录。基础篇包括新药研究开发过程的概述,GCP概述,临床试验相关法律法规、人员职责、临床试验的设计及临床试验相关文件的设计填写与数据分析;医疗器械管理篇包括临床试验机构的认定、组成、用药管理、文档的保存,相关制度与SOP的制定及临床试验标准操作流程;申办者CRO管理篇包括临床试验的组织与协调、国内外CRO公司的简介与管理模式;伦理委员会篇包括伦理会员会的组成、审查内容与程序、伦理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制度管理、伦理委员会相关标准操作流程。本书可为进行研究临床试验各方面提供模板,并从操作层面为我国临床试验管理提供配套文件。《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学》内容试读第一部分基础篇第一章临床试验管理概述第一节新药研发过程新药研发具有投入高和周期长的特点,一个新化学实体(ewchemicaletity,NCE)从发现先导化合物到获批新药证书这一过程往往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新药研发周期主要包括4个环节。①药物发现:药物基础研究和应用筛选,以确定目标临床试验药物;②临床前研究:为确定药物的药理、药代动力学、有效性和安全性所进行的动物实验;③临床研究:药物人体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及有效性试验;④新药申请的申报与审批。药学研究贯穿新药研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一、药物发现药物发现阶段具体指候选药物的发现,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的活性化合物。以小分子药物为例,合理的药物发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靶标的发现和确立、新化学实体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优化和候选药物确立。长期以来,此阶段研究大多依赖药物化学家从各种来源(植物、动物、微生物发酵液中)发现新颖结构化合物,以及药理学家对这些化合物用各种动物模型进行大量筛选。但这种方法发现先导化合物的命中率低,随机性强。近年来药物设计越来越多地依据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结构生物学和酶学等生命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针对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所揭示的与疾病相关的酶、受体、离子通道及核酸等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再参考其内源性配体或天然底物的化学结构特征,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及一些新理论、新方法来设计药物分子,以发现可选择性作用于靶,点的新药[2]二、临床前研究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0年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7号)规定,药品上市注册前应当完成药学、药理毒理学等临床前研究工作,包括药物的合成工艺、提取方法、理化性质及纯度、剂型选择、处方筛选、制备工艺、检验方法、质量指标、稳定性、药理、毒理、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等;中药制剂还包括原药材的来源、加工及炮制等的研究;生物制品还包括菌毒种、细胞株、生物组织等起始原材料的来源、质量标准、保存条件、生物学特征、遗传稳定性及免疫学的研究等。药物临床前研究应当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其中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物研究机构应当具有与试验研究项目相适应的人员、场地、设备、仪器和管理制度,并保证所有试验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所用实验动物、试剂和原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三、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医学研究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研究。临床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阐明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自然病程及其预后等方面的问题。从临床研究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试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常用的试验性研究是临床试验,如随机对照试验、前后对照试验、交叉对照试验等。观察性研究则不能人为地控制试验条件,只能在自然情况下,尽量地控制非研究性因素,以得到真实性结果。临床试验,指以人体(患者或健康受试者)为对象的试验,意在发现或验证某种试验药物的临床医学药理学以及其他药效学作用、不良反应,或者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确定药物的疗效与2第一章临床试验管理概述安全性的系统性试验。(一)临床试验管理学科简介临床试验管理学为药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将临床医学、医学伦理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经济学、临床药理学、管理学等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临床研究领域,并与之整合形成的一门新的专门用于指导和开展临床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理论。当今,临床研究水平已成为国家医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杆之一,被世界各国提到了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中国正经历着健康挑战的快速转变和健康保障体系的重大改革,但临床研究开展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国具有原创性的疾病预防和诊疗方法、技术和设备很少;临床诊治指南和规范缺少基于国人的研究证据。造成这类现状的根本原因就是现行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中缺乏对临床试验管理方法和实践的系统培养。该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将为国家培养熟悉临床试验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专业人才,满足我国临床研究相关行业发展的急迫需求。这对于提高我国临床研究水平,推动我国医药的创新和发展,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学科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包括但不限于):①临床试验项目开发与设计;②临床试验的数据管理与应用:③临床试验的统计设计与分析;④临床试验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⑤新药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法规与注册。(二)药物刎临床试验的目的与意义1.评价新药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新药的临床应用价值主要包括下列三方面的含义,即了解药物在人体使用时的安全性和主要不良反应;了解药物对治疗或预防某种或几种疾病或症状的有效性,即疗效;评价与现有治疗方法或药品相比,试验药品是否提高了获益/风险比。2.确定药物在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药品来说,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药品的最基本属性一安全性及有效性最终都是靠临床试验检验的。通过临床试验,可以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药物上市后的正确使用提供重要依据。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明确最有可能从该药物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人群,即适应证人群;了解获得最佳疗效和最小毒副作用的剂量范围;探索最适宜的给药途径;开发实际用药的剂型和配方;明确特殊人群用药的获益风险特征;临床使用时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等。3.确定药物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确定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以及个体差异者对其的影响;检测血药浓度水平和药物相互作用,为制定临床最佳给药方案、剂量,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明确对药物不良反应和适应人群;了解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影响因素;探索潜在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4.为新药注册和技术审评提供临床依据临床研究资料和数据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评药品注册申请并颁发上市许可或批文的主要依据,也是批准新药标准、新药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的主要依据。根据2020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申请人在完成支持药品上市注册的药学、药理毒理学和药物临床试验等研究,确定质量标准,完成商业规模生产工艺验证,并做好接受药品注册核查检验的准备后,提出药品上市许可申请,按照申报资料要求提交相关研究资料,经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在我国,申请新药注册需提交(但不限于)如下临床资料:国内外相关的临床试验的文献、摘要等资料综述;临床试验计划及研究方案;临床研究者手册;知情同意书样稿;伦理委员会批件:完整的临床试验报告以及数据库和统计分析报告。(三)药物刎临床试验的分类根据《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的通告》(2017年第11号),按照研究目的分类,将临床试验分为临床药理学研究、探索性临床试验、确证性临床试验、上市后研究。“临床药理学研究”类型的临床试验,其目的在于评价药物的耐受性,明确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了解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评估药物活性等;“探索性临床试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试验药物对目标适应证的作用,为其疗效确证研究的设计和方法学提供依据,为后续研究估算剂量;“确证性临床试验”,其目的包括3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学确认药物疗效,建立药物安全性资料,确定剂量-效应关系,为支持注册提供评价获益风险关系的足够依据:而“上市后研究”类型,目的侧重于进一步支持药物用于批准适应证的终点事件(病死率/发病率研究等)的研究、改进对药物在普通人群、特殊人群和(或)环境中的获益风险特征的认识,确定非常见不良反应和改进推荐剂量等。按研发阶段分类,将临床试验分为I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和W期临床试验。两个分类系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两个分类系统互补形成一个动态的有实用价值的临床试验网络(图1-1-1)。如图,临床研发阶段与研究类型间的关系(实心圆代表在某一研发阶段最常进行的研究类型,空心圆代表某些可能但较少进行的研究类型)。单一研究研究类型目的上市后研究设计实施确证性临床试验分析探索性临床试验oo报告临床药理学研究○开发阶段时间图1-1-1临床试验分类示意图随着微剂量研究、同位素技术、生物标志物、PM模型和仿真技术、定量药理学、适应性研究设计等新的研发方法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制药企业、新药临床试验机构以及药品监管部门,都在寻求新思路和新方法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为缩短药物研发周期,节省药物研发时间及提高成功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2006年发布了《探索性ND研究指导原则》,提出了临床前I期临床研究,即0期临床试验。1.临床试验分期与各期简介(1)0期临床试验0期临床试验是指活性化合物在完成临床前试验,但未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阶段,允许使用微剂量在少量受试者中进行的小规模I期临床试验,收集必要的有关药物安全及药代动力学数据。0期试验对抗肿瘤新药、单克隆抗体、蛋白类药物有明确优势,尤其是毒性较大的抗肿瘤创新药物。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要有一个可信任的靶向性;治疗窗一定要宽;预期的低剂量、短暴露时间的药效调整(如不超过7日):在相对小样本的情况下可评价药效的靶向效果;稳定的药效、精确的含量测定和分析方法:在绝大多数研究人群中的靶向表达。由于0期临床试验是微剂量试验,因此需要有超灵敏和精确的检测手段来实现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的测定、药物与特定受体或酶的结合情况,以确定药物PKPD的特征、提供药物与其靶点作用的信息、评定药物的作用机制、通过对药物生物分布的研究提供药物初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信息等,目前应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定量分析方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其中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加速器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等。半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免疫测定法、分子印迹等(2)I期临床试验药物I期临床试验是新药进人人体试验的起始期,其目的有两个:一是确定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药理学活性,观察随剂量增加出现的毒性,以及收集一些有效性的早期证据:二是获取充分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作用的信息,为设计Ⅱ期临床试验提供依据。因此,I期临床研究可能包括药物代谢、生物利用度、剂量范围、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过程研究和耐受性研究。I期临床试验通常需要由20~80例健康志愿者参加,部分特殊药品如抗肿瘤一般采用患者作为受试者。耐受性试验是为了获得药物对人体安全性的最基本信息,为后期的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提供相对安全的剂量范围,其研究内容包括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和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第一章临床试验管理概述药代动力学(harmacokietic,.PK)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过程及规律。药效动力学(harmacodyamic,PD)是定量描述药物随其浓度变化产生的药理效应,即药物浓度-效应关系。(3))Ⅱ期临床试验当1期临床试验提供了新药的基本安全性信息后,进人到药效的初步评价阶段。Ⅱ期临床试验是对药品首次进行对照研究,其目的是:①为了确定新药作用于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最大和最低有效剂量范围,为Ⅲ期临床试验剂量提供参考:②确定新药产生疗效的剂量-血药浓度药效学指标的关系;③以更大的样本量进一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有些研发者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将Ⅱ期临床试验分为Ⅱa期和期。Ⅱa期是剂量探索性研究,目的是确定试验药对患者的最佳剂量、最大耐受剂量等,并为Ⅱ期提供更为精准的剂量和给药方案。Ⅱ期试验常采用剂量递增的试验设计。例如,基于I期临床试验尚不能确切知道该采用什么剂量进行Ⅱ期临床试验时,依据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在其确定的较合适的剂量上、下各设一个剂量点,即低、中、高三个剂量开展Ⅱ期临床试验。这种用于探索药物剂量的Ⅱ期临床试验被称为Ⅱa期临床试验。基于新药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已经有把握知道新药较合适的使用剂量,增大样本量后进行临床试验是为了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时的临床试验被称为Ⅱ期临床试验。Ⅱ期试验的目的还包括评估研究终点指标、受试人群的选择、治疗方案等,为Ⅲ期临床试验设计提供依据。Ⅱ期临床试验作为探索性试验,参与的受试者通常在数百人以内,而扩大的Ⅱ期临床试验可能会有数千名患者参与。Ⅱ期临床试验设计形式较为灵活,常采用平行对照、自身对照、开放性试验、单臂试验、三臂试验、剂量-效应关系等试验设计。有的抗肿瘤药根据药物和目标人群特点,采用了I期/Ⅱ期临床试验的融合设计,采用多重扩展队列试验,通过初步确定潜在有效剂量,直至对达到Ⅱ期临床试验目标的各剂量进行研究,加速了临床试验进程。(4)Ⅲ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总体评价获益风险特征,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样本量应满足统计要求。Ⅲ期临床试验可基于Ⅱ期临床试验的结果,适当调整受试者的入排标准,适当扩大特殊受试人群和选择更合适的评价指标,从而验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为药品标识、药品说明书和医生处方提供初步证据。(5)V期临床试验V期临床试验为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获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V期临床试验通过扩大受试人群,对前期临床试验中未研究过的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开展研究,从而对上市前临床试验所得结果和结论的偏差进行校正,尤其是探讨和发现此药物的远期疗效和罕见不良反应,弥补先前临床试验缺乏的资料和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3。第二节临床试验申报流程一、新药临床试验申报待完成初步临床前评价后,即将进入临床研究之时,开发公司申请人需向药监部门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vetigatioalewdrug,IND)。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调整药品注册受理工作的公告》(2017年第134号),规定自2017年12月1日起,凡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评审批备案的注册申请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受理,包括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新药生产(含新药证书)申请、仿制药申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的补充申请等。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6。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学门审批、备案的药品注册申请仍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受理。2018年国家发布了《新药I期临床试验申请技术指南》(2018年第16号),阐述了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包括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除外)在我国开展首次临床试验时需要提供的信息。递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前,申请人可按照《药物研发与技术审评沟通交流管理办法》(2018年第74号)所规定的方法与工作程序,申请与药审中心召开临床试验申请前会议。申请人与药审中心间的沟通有助于提高临床试验申请的质量,加快后续研究与审评的进程。2018年7月2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调整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程序的公告》(2018年第50号),对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的有关事项做出调整:在我国申报药物临床试验的,自申请受理并缴费之日起60日内,申请人未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否定或质疑意见的,可按照提交的方案开展药物临床试验。临床试验开始时,申请人应登录药审中心门户网站,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进行相关信息登记。对于申报资料存在重大缺陷,或临床试验方案不完整的,或缺乏可靠的风险控制措施、存在潜在的临床风险而无法保障临床试验受试者安全的,药审中心以暂停临床试验通知书方式通知申请人,说明目前不支持开展临床试验的理由。2020年1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7号),规定自2020年7月1日起药品注册按照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进行分类注册管理;中药注册按照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进行分类:化学药注册按照化学药创新药、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仿制药等进行分类;生物制品注册按照生物制品创新药、生物制品改良型新药、已上市生物制品(含生物类似药)等进行分类;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药品的细化分类和相应的申报资料要求,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注册药品的产品特性、创新程度和审评管理需要组织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境外生产药品的注册申请,按照药品的细化分类和相应的申报资料要求执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药品注册管理工作,负责建立药品注册管理工作体系和制度,制定药品注册管理规范,依法组织药品注册审评审批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品审评中心)负责药物临床试验申请、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补充申请和境外生产药品再注册申请等的审评。申请人在获得首次临床试验许可后,应定期向药审中心提供药物研发期间安全性更新报告,包括全球研发和上市状况、正在进行中和已完成的临床试验、新增的安全性结果、重大生产变更、整体安全性评估、重要风险总结、获益风险评估和下一年总体研究计划等内容。一般每年一次,于药物临床试验许可后每满一年后的两个月内提交。药审中心可以根据审查情况,要求申请人调整报告周期。逾期未提交的,申请人应暂停药物临床试验。对于药物临床试验期间出现的可疑且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和毒理研究提示重大安全性风险信号,申请人应按照《药物临床试验期间安全性数据快速报告标准和程序》中相关要求向药审中心递交(个例)安全性报告。药审中心可以根据审查需要,要求申请人修改临床试验方案,必要时暂停临床试验。二、化学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备案管理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化学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实行备案管理的公告》(2015年第257号),自2015年12月1日起,化学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简称BE)试验由审批制改为备案管理。注册申请人在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前30天,需要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指定的化学药BE试验备案信息平台进行化学药BE试验备案,按要求提交备案资料。备案资料主要包括注册申请人信息、产品基本信息、处方工艺、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参比制剂基本信息、稳定性研究、原料药、试验方案设计、伦理委员会批准证明文件等。注册申请人完成BE试验后,应将试验数据申报资料、备案信息及变更情况提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药品注册申请。注册申请人要承诺其注册申请资料及数据的真实、完整、规范。6···试读结束···...

    2022-08-27

  • 迷人的液体pdf彩图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TheFaciatigLiquiddf是免费下载的,是一本关于我们生活中存在的液体的电子书。作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液体的存在,包括流经我们生活的33种液体液体,帮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液体!迷人液体介绍这是一本介绍液体及其特性的材料科学教科书。作者MarkMiodoric用他对材料科学的专业知识来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液体。在一次飞机旅行中,他看到了从水和胶水到咖啡、酒、液晶屏幕和洗手液的各种东西的碰撞。从革命性的钢笔和喷气煤油,到对自我修复道路和计算机的前沿研究,米奥多里克用他幽默的科学叙述揭示了为什么液体可以在树上向上流动,以及为什么油是粘性的。为什么海浪能走这么远,如何冲泡一杯完美的茶,等等。关于电子书的作者马克·米奥多里克(MarkMiodoric),伦敦大学学院材料科学教授,英国皇家工程师学会会员,“英国100位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他喜欢向公众教授材料科学,曾担任多部纪录片的主持人,包括由BBCRadio2制作的《发明的天才》。他也是伦敦大学学院制造研究中心的主任。出版畅销书《迷人的材料》。迷人的液体目录1、易燃易爆航空煤油、橄榄油、柴油、硝酸甘油2、令人陶醉的葡萄酒和香水3、无敌波,液态核燃料4、胶水、动物明胶、橡胶、粘合万物的强力胶5、梦幻液晶屏6、人体分泌的唾液、汗水和眼泪7、清爽的茶和咖啡8、清洁消毒皂、洗衣粉、洗发水、洗手液9。HCFC、全氟化合物、丁烷耐高温10。墨水,永不褪色的墨水11.叫云和雨的积雨云和雾12.缓慢流动的地幔、冰川、熔岩13.可持续焦油迷人的液体df书评1、Miodoric在这本有趣的书中添加了很多“我从来不知道”的信息。他不仅知道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同样重要的是,他知道如何讲好故事。2、液体是物质最冷的状态,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如果有人可以传播有关它的知识,那就是马克米奥多里克。从墨水到唾液,从咖啡到肥皂,这是一次令人振奋和大开眼界的旅程。3、再一次,米奥多里克写出了一本激动人心、奔放的充满惊喜的书,就像书中描述的流体一样。它就像大海,涵盖了知识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就像一杯完美的茶,温暖、舒适、清爽。4、在从伦敦飞往旧金山的跨大西洋航班上,米奥多里克利用途中遇到的各种液体作为载体,出色地揭示了材料科学的知识。他生动地分析了喷气燃料、饮料车中的酒、将飞机固定在一起的胶水、飞机上的液晶显示器、机舱外的云层等等。...

    2022-05-10 液体咖啡怎么冲泡 液体咖啡哪个品牌好

  • 动作会说话:不可思议的微反应心理学PDF扫描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ActioTalk:TheIcredilePychologyofMicro-Reactiodf下载,这是一本介绍人体和肢体语言动作的电子书。分10章带来精彩内容,包括手势、姿势、语气、服装等。ActioTalkig简介df不管你的洞察力如何,肢体语言的无声语言是你可以掌握的。无论你的学习目的是什么,无论你是想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还是想与家人和朋友相处得更好,都可以在行动谈(ThePychologyofIcredileMicro-反应)需要。如果你想熟练掌握这项技能,就需要对书中的内容多多思考,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是一门值得你潜心研究的课题,因为它会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所以,现在就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的内容,很快你就会发现,只要看一眼,你就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理解别人想要对你说的话。ActioTalk(ThePychologyofIcredileMicro-Reactio)的作者是葛扬。动作会说话的书目录第一章通讯密码听不够,要学会观察第二章表情密码不要对写在脸上的情绪视而不见第三章EyePaword通过眼睛洞察他人内心世界第四章手势密码如何正确解读表情符号的手语第五章坐姿密码坐姿主导第6章距离密码身体的距离反映了心与心的距离Chater7ActioPaword由习惯性动作传达的信息第8章声调密码声调和语调揭示说话的真实性第9章服装代号着装代表一个人的品味和喜好第10章男女肢体语言表现的性别代码差异6种非语言行为1、广域信号包括我们的举止和身体姿势。2、肢体语言当我们沉默时用躯干表达的情感。3、微动手指、鼻子等微观部位的动作,小到瞳孔的放大和收缩。4、面部运动这是我们的面部表情。5、空间行为你与他人之间的距离。6、触摸拥抱、握手、亲吻等接触动作...

    2022-05-10

  • 掌控者:中国第一部微反应实战故事PDF版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语:大师:中国第一部微观反应故事PDF江振宇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真实案例,倾注了5年的心血,写出了这本书。本书以故事的形式诠释了“行为分析”的诸多内容,以“情景”的方式介绍了“刺激源”和“应激微反应”的版本信息,欢迎下载简介江振宇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真实案例,倾注了5年的心血,写出了这本书。本书以故事的形式诠释了“行为分析”的诸多内容,以“情景”的方式介绍了“刺激源”、“应激微反应”、“从表情中导出情绪”。等抽象的学术概念和知识。在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中,复杂的微反应理论体系缓缓展开,带领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一步步掌握微反应知识和应用技巧。在一次普通的求职中,刚毕业的沃森遇到了最“奇葩”的采访者戴萌,这次奇特的采访彻底改变了华生的命运,开启了他无比惊险和精彩的人生。神秘的戴萌表面上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裁,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他奔放奔放,但他深受非黑即白的高层官员的尊敬;他多听少说,却能瞬间控制人心。他指导Wato一步步学习压力微反应的知识和技巧,并带领他看表演、体验夜店,带他进入神秘的“基地”,暗中调查企业高管,最终协助公安破获一起重大刑事案件。而这一切仅仅是开始……相关内容部分预览关于作者蒋振宇是一位可爱的学者,一位时尚的研究员,也是一位个人畅销书作家。心理应激微反应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带领国内首个利用心理压力微反应进行测谎的研究团队;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心理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内多家公安、反腐机构特邀研究员。《微反应》、《微表情》等超畅销书籍的作者。目录第1章:大师带门第1章尴尬的采访1.不同的求职者2、老板被爱吗第2章开车兜风吐槽1.在任何情况下,傻子都不会犯错误2、准确的“微表情”3、探索未知世界的必要手段第三章总统的微笑1.政客都是好演员2.你看到的就是“我”想让你看到的3、语言难以置信第四章VS“老江湖”rgt1.如何通过面部表情分析他人的想法2.现场教学:先做刺激,再观察反应3.分析别人的脚步——设定基线第五章日志:强者吃弱者gt1.周:惊喜=关注+惊喜2.第二周:厌恶=决心+拒绝3.第三周:愤怒=保护您的利益4.第四周:恐惧=无法抵抗的威胁5.第5周:悲伤=创伤结束,无法恢复6.第6周:快乐=达到预期后的兴奋第6章初学者“读人”ltrgt1.为什么女人总是喜欢惊喜2.让99%的人感到厌恶的行为3.兽交爆发的那一刻4、恐惧无处不在5.悲伤情绪日记6.真假笑笑,一目了然第2章:个人修行第7章“十二天”1.愿景:愿景和经验将决定一个人的成就2.热身:女人的自然魔法3、高潮:温和村庄的大师游戏4、挑衅:一切尽在掌控第8章神秘的“基地”1.在电视上“炫耀”微反应技巧的人2.360度无死角分析3.挑衅的“砖家”蒋振宇第9章并肩作战1、“我是女诗人”2、“我开了失恋店”3、“我从来不洗300条牛仔裤”4、“我为救虾灾,空降云南吃龙虾”5.“你可以买我的脸”0章节巅峰对决:演员和官员1、拍摄现场的精彩表演2、戏骨也会有情绪反应3.研究官员反应的难点与突破点1第一章抢救备胎1.酒吧里的女孩2、一次失败的谈话3,我终于坠入爱河,但它是一个备胎4、在短暂的战斗中,没有运气可以忍受。2章明智地抓住传销巨头1、暂时编造谎言,但我的眼睛总是徘徊2、有预谋欺骗,敢盯3,找到“刺激源”,指望谋划第3章:职场之战第3章全读“千人千面”第4章“内审”心理攻防战第5章“逼宫”,一杯酒释放军力第6章精心策划的局面7大对策第8章底线击穿第9章OSS咬钩闭网第4章:“微侦探”通行证第20章公安案件实战1.连续银行抢劫案2.神秘测谎仪分析3.预测试面试4.谁是嫌疑人5、真正的小偷6、案例分析会...

    2022-05-06 微反应微表情 微反应微表情微动作全集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电子版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注:生物制药与药代动力学教材电子版《生物药物与药代动力学》系统介绍了生物药物与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它的特点是注重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准备了生物药学与药代动力学教材电子版,需要的请下载简介《生物药物与药代动力学》系统介绍了生物药物与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它侧重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并简化了冗长的数学。公式的推导,详细介绍与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密切相关的生物药物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全书以新颖、实用、深入、系统为基本宗旨。相关内容部分预览目录第一章生物制药概述1.生物制药的基本概念2.生物制药研究工作及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3.生物制药的发展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第一节药物的膜转运和胃肠道的吸收I.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II.药物转运机制III.药物转运4、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生理因素2.药物因素3.剂型及制剂因素gt第三节口服药物吸收及剂型设计1.生物药物分类系统的基本理论2.Bc与口服药物配方设计3.Bc的其他应用第四节口服药物吸收研究方法与技术1.制备研究方法2.生物膜转运细胞模型3.体外吸收实验4.体内动物实验5.全动物实验第3章胃肠外途径吸收药物第1节注射给药1.注射部位和吸收途径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第2节肺部给药1.呼吸系统的结构与生理2.药物颗粒在肺部的运行过程3.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4.肺部给药的研究方法第三节皮肤给药1.皮肤结构和药物转运2.影响药物透皮渗透的因素3.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4.经皮吸收的研究方法第四节鼻腔给药1.鼻腔的结构和生理2.影响鼻黏膜吸收的因素3.鼻黏膜吸收的研究方法第五节口腔黏膜给药1.口腔黏膜的结构与生理2.影响口腔黏膜吸收的因素3.口腔黏膜吸收的研究方法第六节。直肠给药和阴道给药1.直肠给药2.阴道给药第七节眼部给药1.眼睛的结构和生理2.药物的眼部吸收途径3.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第四章药物分布第一节概述1.组织分布及疗效2.组织分布和化学结构3.药物蓄积和疗效4.药物在体内和生物膜中的分布5.表观分布容积第二节影响分布的因素1.血液循环和血管通透性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3.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4.药物和组织亲和力的影响5.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3.三药淋巴系统的运输1.淋巴循环和淋巴管的结构2.药物从血液到淋巴的运输3.药物从组织液到淋巴的运输4.药物从消化管运输到淋巴第4节:药物在大脑中的分布1.脑脊液2.脑屏障3.将药物从血液输送到中枢神经系统4.改善药物脑内分布的方法第五节药物在红细胞中的分布1.红细胞的组成与特征……第5章药物代谢第6章药物排泄第7章药代动力学概述第8章单室模型第9章多室模型第10章多次给药第11章非线性药代动力学gt第12章统计矩分析第13章药代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第14章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第14章15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生物制药及药代动力学知识点词汇表1、生物制药: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和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科学。2、肠肝循环:是指通过胆汁排泄到肠道的药物在肠道内被重吸收,通过门静脉返回肝脏的现象。3、肝脏首过效应:吸收过程中,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的生物转化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药量减少。4、药物溶出度:药物的溶出度是指在一定溶出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药物溶出的量。5、药物蓄积:长期连续给药时,体内某些组织的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6、药物代谢:药物被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种酶和体液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其化学结构。也称为生物转化。7、肝脏清除率:单位时间内血浆体积中所含药物有多少被肝脏清除。8、诱导:许多药物,尤其是那些在肝脏中停留时间长、脂溶性好的药物,可以被某些药物代谢酶过量产生,从而促进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9。抑制作用:正如药物可以诱导酶作用一样,有些药物对代谢酶有抑制作用,而另一些药物则减缓代谢,延长作用时间,导致药理活性增强或毒副作用。10。前药:是指将一种活性药物衍生成药理惰性物质,但惰性物质在体内经过化学或酶促反应后又能回到原来的母体药物,进而发挥治疗作用。11.排泄:是指药物或其代谢物从体内排泄的过程。12.药代动力学(k):是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研究药物通过各种途径给药后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定量规律的学科。13.生物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其他1、性状: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明确:药物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口服剂型的生物利用度顺序为:溶液gt混悬gt颗粒gt胶囊gt片剂gt包装片剂2、药物代谢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药物代谢研究与创新药筛选‚代谢物和前药的设计ƒ药物代谢饱和度和配方设计④药物代谢与剂型设计⑤药物毒性和相互作用的预测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因素:1、种族差异2、性别差异3、年龄差异4、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区别5、遗产因素3、生物膜的性质:流动性、不对称性、半渗透性。4、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也是活性药物吸收的特定部位。5、生物膜转运细胞模型:6、caco-2细胞模型,MDCK-MDR1细胞模型7、药物分布:药物从吸收部位进入血浆后在血液和组织之间的运输。结合力: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疏水键特点:动态可逆、饱和、竞争抑制脑屏障的概念:3、血脑屏障(BBB),血脑脑屏障ƒ脑-脑-脑组织屏障8、改善药物在大脑中分布的方法:药物结构修饰‚直接给药ƒ血脑屏障的暂时破坏④利用血脑屏障跨细胞途径⑤鼻腔给药9。细胞-颗粒相互作用对体内分布的影响:内吞、吸附、融合、膜间相互作用10。细胞色素P450酶(cy):CYP基因表达40%以上的CYP酶系统氨基酸同源性视为同一家族,在CYP基因后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例如CYP2,氨基酸同源性超过55%,属于同一亚家族,在家庭编号后添加一个大写字母。如果CYP2Dƒ是在每个亚科中形成的单一CYP酶,则在表达式后添加一个阿拉伯数字。11.药物代谢反应类型:第一阶段反应:氧化、还原和水解第二阶段反应:结合反应药物代谢研究方法:(体外法)体外肝灌注法‚干细胞培养ƒ肝切片④亚细胞分裂⑤组内代谢酶12.药物肾脏排泄=药物过滤+药物分析-药物重吸收1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血流量、有效肾小球滤过压、膜通透性14、影响药物重吸收的因素:药物脂溶性、尿液PH值、尿量、④血浆蛋白结合率、⑤伴随用药、⑥药物代谢、⑦肾脏疾病15、静脉注射:单室模型为直线,二室模型为曲线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生理因素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2肝肠循环2、药物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2.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性(iii)剂型和制剂因素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血液循环对分布的影响、血管通透性对分布的影响、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④药物理化性质对分布的影响⑤药物和组织亲和力对分布的影响⑥影响药物相互作用分布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生理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和个体差异、饮食、物种、怀孕、疾病、环境。(Formfactor):给药途径、剂量、剂型、手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1生理因素/血流量胆流量其他2药物及其剂型/药物理化性质、药物血浆蛋白结合、药物体内代谢、代谢物性质对药物制剂排泄因子的影响药代动力学书籍推荐1药代动力学王广基适合入门,配方推导完整。或者其他的生物制药教材也可以看2生物技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生物制药必读,有些方面已经过时,需要注意3临床药代动力学科学与药效学4药物设计与开发中的药物代谢类药性质两本书从药物研发的角度撰写,作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5DrugBioavailaility翻译极差,推荐原版。毕业后可能需要添加fda的各种指南。国内cfda也有指引,但水平差了些...

    2022-05-06 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定义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